第三屆台北數位藝術節《超介面》 (TRANS)

3th digital Art Fastival Taipai 2008 TRANS

➽ 展期 Duration:2008/09/12 – 2008/11/09

➽ 開幕 Opening:2008/09/12 19:00  

➽ 地點 Venue:台北當代藝術館


➽ 關於超介面

市長的話

國際性創意開發 世界級介面連結
台北迎向21世紀文化新都

二十一世紀已進入全球化、資訊化的時代,在這個趨勢下,地方政府如何形塑在地文化特色相形下便更為重要。這不僅是文化發展與市民認同的基礎,亦是建構台北市的文化意象所必須。資訊時代的來臨,促使我們的社會形態大幅改變,對於當代藝術的發展亦帶來革命性的衝擊,各種結合數位與科技的新媒體藝術創作蔚為風潮,數位藝術儼然已成為國際間藝術創作的潮流與科技文化發展的指標。

近年來,台北市政府用心致力於營造本身城市的特色。由於台北市擁有多元的文化元素和創意活力,人文藝術動能豐沛,每年以數位內容為主題的相關展出原本就已經蓬勃發展,已漸有世界性的知名度,除了積極推動電子化政府、網路化社區與數位化生活的相關政策之外,長期對數位藝術投注持續的支持與努力,就是希望藉由數位藝術節的舉辦,能結合更多資源來發揮更大力量。

數位藝術注重「溝通」及「互動」的緊密關係,強調人與裝置間進行交流的互動行為,其中扮演交流溝通通道的,即是一種「介面」的概念。台北市舉辦「台北數位藝術節」已邁入第三年,從第一屆「靈光乍現」、第二屆「玩開」數位藝術新世界,至第三屆「超界面」穿越時空、連結創意,透過國內外藝術家創作的多樣化介面,讓民眾得以穿越不同的時間與空間,實際參與和「數位‧藝術‧生活」所結合的相關展演活動,民眾除了可以透過無限延伸的介面來體會全新的藝術感知經驗,亦可從中啟發對未來城市發展的思考與想望。

今年欣見主辦單位以「數位藝術平台」的理念結合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南藝術大學等單位來共同合作,更樂見在未來持續累發能量,以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為研發基地、以不同的介面來實踐與打造產官學結合的「智慧城市、優質生活」的願景。

在這個介面數位化的時代,以及面對多元文化品味的需求,台北市政府肩負著迎接城市再生的使命與責任。未來,台北勢必要持續提升在藝術文化方面的國際競爭力與能見度,於厚植人文涵養與激發創意文化的方面也須繼續努力,並掌握國際趨勢,藉由包括數位藝術在內的所有創意來源整合為行動的介面,將台北營造為一個連結國際的智慧資源平台、成就一個具有嶄新內涵的文化城市

台北市長-郝龍斌
局長的話

數位超連結,創意新台北

在數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及「數位內容產業」已是全球化潮流下的社會共識與未來趨勢。近年來,在台北市公私資源的有效整合與投入下,已經為台北的文化創意產業,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礎建設和具有遠景的規劃藍圖,台北也成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指標城市。然而因高科技及藝術文化不斷的提升,造就了無疆界的世界,亦造就了本土與國際間的交流連通,在這個趨勢下,有效整合各方資源與力量,加速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已成台北市文化局的施政目標。而數位藝術跨領域整合的特性,並藉由藝術創意與數位化科技的結合,有效帶動本市文化觀光行銷,提升本市國際能見度。

台北數位藝術節在2006年以「靈光乍現」開啟了數位藝術的發表平台,2007年接著深入群眾連結生活,共同來「玩開」藝術,到今年一舉「超介面」,綻放數位藝術的新格局,可說是循序漸進且邁向關鍵與創新的一年。每年民眾皆可以透過數位藝術節的舉辦,共享一連串結合科技與藝術創作的生活饗宴,快速地欣賞到國內外藝術家創作的數位藝術作品;透過藝術節的國際交流,亦厚植了台灣數位藝術的創作能量,從優秀的國人作品中皆可看到根源於文化與生活中的原生創作,也具體呈現了台灣人現階段身處的生活文化經驗。

今年第三屆台北數位藝節的企劃概念,希望能創造各相關產學各界能共同參與的「數位藝術平台」,引入更多非官方的創意資源,除了持續以四大主軸為核心活動外,為擴大參與及增加數位藝術節產值,更廣邀相關學校單位開啟全新平台模式,例如台北當代藝術館、K.T.科藝獎、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等,共同為推動台灣科技與藝術的結合、營造產學合作平台、為激發台灣數位創意產業而努力。

民眾在眼耳手將可運用參與的互動式展品中,體會生活、藝術及科技是如何多元地迸發出絢爛的火花,也看見台灣深層文化如何牽引著現代生活,同時感受到國際新視野與本土的創造力,民眾的參與也將使活動更為豐富活潑,誠摯的邀請所有享受生活的人們,進入並沉浸於「超介面」的感觀世界裡。

文化局長-李永萍
﹉﹉﹉
策展理念

2008台北數位藝術節 超介面 -Trans-

介面與數位時代

數位時代裡各種介面的作用,是將機械化的電流轉譯成彼此相通的訊息,透過人機之間的輸入與輸出、遠端的連線,延伸成為一個資訊的網絡。我們不用憂心無法回應如此高速變動的科技發展,因為憑藉著介面的代理就能本能地感受著數位化的世界,而解析度與取樣頻率成為真實性的標準。
所謂的數位時代的意涵,一方面是以無限延伸、電子化的精確運作為基礎,一方面是人的感知活動透過介面、格式化的全新經驗來體現。 儘管對一般認知而言,其運作原理仍屬不透明的過程,但這卻無礙於我們依靠此一工具建立文明與世界觀,數位介面已然深化成為感知經驗的內容。

超介面的意涵

介面之間的連結永遠是超越單一介面的網路的建構,即介面的功能原本就包含超越本身與向外擴張的隱喻。沒有一個介面是以獨立存在而被設計製造出來的,所有的介面都是一個整體系統架構下的通道,除了完成自身的特殊任務之外,也將同步傳遞訊息給其他介面,包括終端的顯示介面也是透過人的作用以複雜的方式回饋給系統,而這就是超介面的基本概念。 就人文活動而言,超介面也可視為超越與詮釋的介面。
創意傳遞的過程,由原發的概念到觀眾的現場感受,就如同透過顯示介面將電子流轉化成為可辨識的螢幕資訊。過去,所謂「媒體即訊息」可說是傳遞工具也附加了本身的品味或偏見,如今在以介面作為傳遞訊息的認知裡,不必要的雜訊已經被消除,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穿越在創意與創意之間,也就是最樸素的瞬間對應。

身體的延伸與重建

使用數位或科技的手段是希望透過與本質相同的的圖像,讓視覺更純粹、思想更精確,當我們身處於此一時代的數位化狀態,必須先拋下所有記憶包袱,讓身體進入一個放空的全新經驗,無負擔地直接去感應,此時因為眾多複雜的感受使得語言僅有的詞彙也不堪使用。
透過介面,人機之間的交互運作讓我們變身為智慧型態的精密機械,電子眼取代視網膜的功能,在網路空間裡,世界成為肌膚及神經末梢的延伸,世界已經透過身體的新經驗而具體實現,而當下的知覺已經自明,無需等待頓悟或再現。

超越時空的狀態

時空觀念與認知是相對的,亦即文化建構的結論。當代的時空觀念與認知,由於數位工具與新介面融合著身體感知經驗的迅速發展,已經進入時間重疊與空間扁平同步、多元的數位時代。數位藝術作品作為回應時代的產物,必然也會表現出這種超越時空狀態的趨勢。
本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國際邀請展的作品,將透過多樣化的介面,讓觀眾得以穿越不同的時間與空間。包括結合網路與無線通訊的元素、身體與影像產生的互動模式、遊戲與空間分享、多樣幻變的時空形體圖像…等,呈現的一個感知更新的狀態。

﹉﹉﹉

策展團隊

策劃團隊為以「在地實驗」為基礎成員之專業團隊。「在地實驗」為台灣唯一以新媒體創作為主體的展覽空間。 以影像、聲音創作及推廣為主的多元數位科技藝術產業,協助策劃科技展覽, 且提供場地為年輕科技藝術創作者的展演空間和技術設備的支援,至今在台灣數位藝術史已有一席之地。 建立藝術網展,除了提供其他藝術展場掛設網頁之外,並有採訪記者以專業角度報導當代藝文活動。

在地實驗網路電視台
網站以提供更完整擴大的台灣當代數位藝術創作報導為目標,運用網路無限傳播的特性, 讓所有網路使用者皆能從在地的網站讀取豐富的影音紀錄資料。

展演空間及創作
2004年開始開放展場空間申請徵件展覽,以免費展覽空間及專業技術支援, 吸引更多的年輕數位科技藝術創作者公開展出,茲成為創作者的鼓勵,並且推廣數位科技藝術展覽的風氣。

策展團隊
策劃數位科技藝術與產業的大型展覽,吸引較一般藝術展覽更大層面的觀眾群。

﹉﹉﹉

組織架構

總監:李永萍
文化局工作小組:謝小韞、陳冠甫、陳國昌、楊秀玉、李岱穎、鍾秀芳
在地實驗藝術總監:黃文浩
策展人:王福瑞、張賜福
在地實驗工作團隊:王啟真、李莉玲、陳盈孜、曾建瑋、陳立偉
展覽顧問:石瑞仁、萬其超、張瑀真、曾介宏
技術執行:廖克楠
網站製作:張惟翔
短片製作:于吉祥、湯育宇
紀錄片:曾俊凱 、黃瓀潢 、李宜蓁 、李如松
平面攝影:顏翠萱


➽ 國際展覽
➮ 作品介紹 1
如果你靠近我ㄧ點 (Se Mi Sei Vicino; If you are close to me)
桑妮亞.希拉利 (Sonia Cillari)

桑妮亞.希拉利 (Sonia Cillari)是義大利媒體藝術家和建築師,居住和工作在阿姆斯特丹。她的作品於建構沉浸與擴增「非空」狀態環境的感官與感知,專注「以身體為介面」的研究。<<如果你靠近我ㄧ點>>作品獲得日本媒體藝術節優秀獎,入圍奧地利電子藝術節與西班牙VIDA 9.0藝術與人工生命國際創作競賽,同時獲邀擔任2008年奧地利電子藝術節互動藝術類競賽的評審。

《如果你靠近我ㄧ點》 (Se Mi Sei Vicino)這件互動表演主要是探索「身體-環境」和「以身體為介面」的互動作品,追求超越互動者表層肌膚的互動。作品互動核心是一片感應地板,人站在感應地板上就像人體天線一般功能,當有觀眾靠進或觸碰,肢體的動作就會造成電磁場的波動。展場周圍的投影幕,會將電磁場波動的變化透過電腦即時運算生成的影像投影出來,依據個體間的相對距離來與聲音和影像互動。
這件作品從傳統表演藝術與裝置藝術關聯中,質疑主動表演者與被動觀眾的區隔。事實上,觀眾除看和聽之外是需要全身參與互動,包括移動、接近和觸摸,使得主動與被動的角色模糊,每個人都是潛在的表演者。

﹉﹉﹉

➮ 作品介紹 2

音樂圓柱 (SoniColumn)

睦鎮耀 (Jin-Yo Mok)

作品網址:http://www.geneo.net

睦鎮耀 (Jin-Yo Mok)是韓國年輕一輩受矚目的新媒體藝術家,首爾弘益大學碩士,後轉往美國紐約大學互動電訊所進修。他的互動作品多次受邀於世界各地展出如:奧地利電子藝術節、ISEA 2006、WIRED NextFest、巴西聖保羅的FILE 2005、美國紐約惠特尼美術館Artport等。

《音樂圓柱》 (SoniColumn)是一個經由觸碰產生聲音演奏的互動裝置,觀眾透過碰觸網格圓柱裡的Led燈,使它發亮並且發出特別的聲音,當人觀眾去轉動手把,圓柱就會緩慢地自動旋轉並演奏藉由手觸碰發亮LED光圖樣的聲音。
<<音樂圓柱>>(SoniColumn)是睦鎮耀音樂盒作品的系列之一,構想是複製於很久以前演奏音樂盒的經驗,那明亮的聲音來自於記憶中機械轉動,作者愉悅且小心的複製這個經驗,不是壯麗神秘而是單純易玩的小玩具。

﹉﹉﹉

➮ 作品介紹 3

漂流網 ver.-1 (DriftNet ver.-1)

平川紀道 (Norimichi Hirakawa)

作品網址:http://www.counteraktiv.com

平川紀道 (Norimichi Hirakawa),多摩美術大學研究所碩士,日本新生代媒體藝術家,作品《全球方位》(Global Bearing)獲得第八屆日本媒體藝術節優秀獎,並曾在日本山口情報藝術中心、日本ICC的Open Space 2007和德國transmediale.08等展出,2008年榮獲奧地利電子藝術節互動藝術的傑出獎。

《漂流網 ver.-1》 (DriftNet ver.-1 )是一件以新的方法來認識我們所身處的數位「世界」。全球分佈的網路對於處於島國的日本就如同海洋,像是某種媒介的存在。遠望沙灘上海洋的終端,不正像是面對搜尋引擎首頁上的虛無場域,展現了我們搜尋的極限和預期的能量。

在<<漂流網 ver.-1>>上,沒有人是可以自由去選擇連結和瀏覽內容,我們能做的只是凝視波浪的消失或濺起,像是我們真實去上網的一種行為。<<漂流網 ver.-1>>提出一個對我們每日網路互動的另一觀點。

﹉﹉﹉

➮ 作品介紹 4

自動光飛行船 (ALAVs 2.0)

傑德.伯克 (Jed Berk)

作品網址:http://www.degree119.com

傑德.伯克 (Jed Berk)出生於美國紐約,目前居住在洛杉磯。羅德島設計學院畢業,加州巴沙狄那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碩士。作品多次受邀於世界各地展出如:加州Orange County Museum of Art、奧地利薩爾茨堡Museum of Modern Art、丹麥Brandts、巴西Espaço Cultural Oi Futuro、韓國Art Center Nabi等。

《自動光飛行船》(ALAVs 2.0; Autonomous Light Air Vessels)是將人、物件與環境間之連線溝通的網絡概念所發展的互動裝置作品。人們藉由無線技術的操作與自動光飛行船開始對話並建立一種親密關係來影響他們的飛行行徑。《自動光飛行船》反映出我們現今日常生活中網路行為狀態。

ALAVs 2.0的內涵在於它吸引廣大的群眾並且與人們和網路物件共存於一個分享空間的想法作連接。同時展現個體如何共存和學習適應陌生的環境和獨特的生活形式,和超越原本既定概念的「生命」。


➽ 數位藝術徵件獎

台北數位藝術獎

➢ 互動裝置類

➮ 作品介紹 1

天工開物 Techart Group
林景瑞、蔡宇翔、蘇巧純、沈宛儒、邱煒傑、郭擇融、王新仁、陳皖嘉、楊傑文、卓慧怡、鍾士宜

首獎《辦公室現場 π/4  版  Office Live version π/4

﹉﹉﹉

➮ 作品介紹 2

王仲堃 WANG Chung-Kun

聲瓶-裝置版  sound.of.bottles – installation

﹉﹉﹉

➮ 作品介紹 3

黃致傑 Chih-Chieh Scottie Huang

動覺生物  Motivational Sense Organism

﹉﹉﹉

➮ 作品介紹 4

曾煒傑 Tseng,Wei-Chieh、吳思蔚 Wu,Szu-Wei、王照明 Wang,Chao-Ming

變相  Face Off

﹉﹉﹉

➮ 作品介紹 5

羅禾淋 He-Lin Luo

漩渦  maelstrom

﹉﹉﹉﹉

➢ 聲音藝術類

➮ 作品介紹 1

王仲堃 WANG Chung-Kun

首獎 《瓶.聲響  sound.of.bottles

﹉﹉﹉

➮ 作品介紹 2

姚仲涵 YAO,Chung-Han

首獎 《竄景  Scattered Landscape

﹉﹉﹉

➮ 作品介紹 3

方承博 Xerex

存在意識的解脫  Releasing status quo consciousness

﹉﹉﹉

➮ 作品介紹 4

陳欣利 Hsin-Li Chen

浪  Waves

﹉﹉﹉

➮ 作品介紹 5

張永達 CHANG YUNG-TA

Y 現象 #02  Y Phenomenon #02

﹉﹉﹉﹉

➢ 互動裝置類

➮ 作品介紹 1

黃博志 HUANG Po-Chih

首獎 《自畫像紅二號  Self-Portrait No.2( RED )

﹉﹉﹉

➮ 作品介紹 2

林俊良 LIN JUN LIANG

FACE OUT

﹉﹉﹉

➮ 作品介紹 3

張卡仔 VJ Aka

奧斯陸的雨林  Rain Forest of Oslo

﹉﹉﹉

➮ 作品介紹 4

張敏智 Ming-Chih Chang

詭體II  Weirdware II

﹉﹉﹉

➮ 作品介紹 5

謝若琳 Hsieh, Jo-lin

停機坪  The Hardstand

﹉﹉﹉﹉

➢ 網路藝術與多媒體類

➮ 作品介紹 1

朱書賢 Shu-Shyan Chu

黑色種子‧抽芽  Dark Seed . Sprouting

﹉﹉﹉

➮ 作品介紹 2

李惠珊 HUI-SHAN LEE、楊承恩 CHENG-EN YANG

祝我生日快樂  HAPPY BIRTHDAY TO ME

﹉﹉﹉

➮ 作品介紹 3

莊瑋庭 Jhuang Wei-Ting、李劭謙 Liu Yun-Chen、劉蘊珍 Li Shao-Chien

艾瑞伊 思凱  Aery Sky

﹉﹉﹉

➮ 作品介紹 4

曾靖越 Tseng Ching Yueh

Unheeded Advice

﹉﹉﹉﹉

K.T.科藝獎

➢ 電腦動畫
➮ 作品介紹 1
顏子穎 YEN TZU-YIN、呂羽薇 LU YU-WEI、崔欽翔 CHUI CHIN-HSIANG
金獎 《canaan
﹉﹉﹉
➮ 作品介紹 2
蔡歐寶 Tsai, Ou-Bau
銀獎 《Dark Rain
﹉﹉﹉
➮ 作品介紹 3
廖偉智 Liao Wei-Chih
技術創新獎 《紅色月亮 Red Moon
﹉﹉﹉﹉
➢ 數位遊戲
➮ 作品介紹 1
林家齊 Lin Chia-Chi、劉崇邦 Liu Chung-Bang、鄭惠姍 Cheng Hui-Shan、蔡榮恩 Tsa Rung-Eni
林加和 Lin Chia-He、陳俊良 Chen Jiung-Liang、蕭裕璋 Shiau Yu-Chang、賴彥丰 Lai Yan-Feng
﹉﹉﹉
➮ 作品介紹 2
李智閔 Lee, Chih-Min、胡縉祥 Hu, Ching Hsaing、李恩東 Lee, En-Tung、陳立德 Chen, Li Te
銀獎 《GOGOPETS
﹉﹉﹉
➮ 作品介紹 3
黃廷為 Ting, Wei Huang、施俊豪 Jun hao Shi、楊博翔  Bo Xiang Yang
﹉﹉﹉﹉
➢ 網路藝術
➮ 作品介紹 1
曾靖越 Ching-Yueh Tseng
金獎 《Unheeded Advice
﹉﹉﹉
➮ 作品介紹 2
莊杰霖 Jie-Lin Chuang
銀獎 《Net Recall
﹉﹉﹉
➮ 作品介紹 3
張炳傑 Pingchieh Chang、 紀忠毅 Chung-Yi Chi,、卓士傑 Victor Shih-Jie Jhuo、陳鴻銘 Hong-Ming Chen
技術創新獎 《Drawing Whispers
﹉﹉﹉﹉
➢ 互動科技藝術
➮ 作品介紹 1
黃致傑 Chih-Chieh Scottie Huang
﹉﹉﹉
➮ 作品介紹 2
林經堯 Jin-Yao Lin、葛如鈞Ju-Chun Ko、張延瑜Yan-Yu Chang、林亮均Liang-Chun Lin
➽ 現場演出
國際數位藝術表演
如果你靠近我ㄧ點 (Se Mi Sei Vicino; If you are close to me)

桑妮亞.希拉利 (Sonia Cillari)是義大利媒體藝術家和建築師,居住和工作在阿姆斯特丹。她的作品於建構沉浸與擴增「非空」狀態環境的感官與感知,專注「以身體為介面」的研究。<<如果你靠近我ㄧ點>>作品獲得日本媒體藝術節優秀獎,入圍奧地利電子藝術節與西班牙VIDA 9.0藝術與人工生命國際創作競賽,同時獲邀擔任2008年奧地利電子藝術節互動藝術類競賽的評審。

《如果你靠近我ㄧ點》 (Se Mi Sei Vicino)這件互動表演主要是探索「身體-環境」和「以身體為介面」的互動作品,追求超越互動者表層肌膚的互動。作品互動核心是一片感應地板,人站在感應地板上就像人體天線一般功能,當有觀眾靠進或觸碰,肢體的動作就會造成電磁場的波動。展場周圍的投影幕,會將電磁場波動的變化透過電腦即時運算生成的影像投影出來,依據個體間的相對距離來與聲音和影像互動。

這件作品從傳統表演藝術與裝置藝術關聯中,質疑主動表演者與被動觀眾的區隔。事實上,觀眾除看和聽之外是需要全身參與互動,包括移動、接近和觸摸, 使得主動與被動的角色模糊,每個人都是潛在的表演者。

 

編舞家:周書毅 Chou Shu-Yi

2003年開始個人創作,作品兩度入選兩廳院 中正文化中心主辦的「新點子舞展」。2004年獨舞作品《路燈》獲選雲門舞集二第一屆種子編舞計畫於「國際舞蹈論壇」演出,由羅曼菲老師指導,同年作品《路燈下》更獲得「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金牌獎的肯定。2005年受邀於組合語言舞團新銳創作展「為著十萬元」擔任創意統籌及編舞,同年加入「驫舞劇場」創團首演MDANS – 發表作品《開門》。2006年受邀「雲門舞集二 春鬥」客席演出,同年並獲選「亞洲青年編舞營」台灣區代表 發表作品《1875 》。2007年獲選為台北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並受邀「兩廳院20週年慶雙人舞展」發表作品《0》,同年為稻草人舞團年度製作《S》編舞。編創作品發表於劇場、組合語言舞團、稻草人舞團、林向秀舞團、高雄城市芭蕾舞團。參與戲劇作品 :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作品《百年孤寂》動作設計、北藝大戲劇系年度製作 由馬汀尼導演《威尼斯商人》擔任動作設計。

﹉﹉﹉

南方樂浪2

數位媒體藝術節』為現今國際藝壇極為蓬勃及多彩之領域,每年德國奧地利電子藝術節所發表之創新作品皆吸引全球之目光,而數位藝術作品結合藝術與科技之特性充滿豐富的變化及娛樂價值也影響著全球娛樂產業的發展趨勢。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以培育具備整合音樂與多元藝術領域之藝術工作者為目標,亦積極參與及學習國內此領域之發展,今年『南方樂浪2』榮幸受到『2008台北數位藝術節』之邀展,計畫整合應音系教師及學生資源,與數位藝術者共同創作一『數位互動裝置』參展,並以全新的音樂創作在『第三屆台北數位藝術節』開幕典禮中與『數位互動裝置』現場演出,其中節目規畫及音樂創作由應音系創作組專任教師負責,『數位互動裝置』程式、機械設計及建置則由『朗機工』(Logico-Studio)」兩位藝術家負責。
歐光勳主任

『南方樂浪2』計畫整合臺南藝術大學一貫制音樂系及一貫制國樂系執教之專業演奏家加入『第三屆台北數位藝術節』開幕演出,此外,藝術節活動期間「數位互動裝置」將與應音系音樂創作組學生的全新影音作品一同展出。藉由此次『南方樂浪2』師生全體參與了策展藝術及數位藝術兩個全新的藝術領域,深具意義。此外,『南方樂浪2』也延伸規劃了創作論壇及以高中生音樂班生為對象之工作坊,期待在創新的作品背後,延續學校教育之精神,受惠更多學子與民眾。

主辦單位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
『南方樂浪2』《隱性時空》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所策劃。應用音樂系培養音樂創作、音樂行政、音樂工程之專業人才,以期提升國內應用音樂之素質,讓音樂與社會緊密結合,為國內應用音樂未來發展奠定穩定的基礎,建立實用與理論並重,並與全民民文化生活活息息相關的應用音樂學系

張瑀真


張瑀真Jane Chang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系主任
.應用音樂學系專任副教授
.『南方樂浪2』《隱性時空》製作人兼行銷總監

彭靖


彭 靖 Jing Peng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南方樂浪2』《隱性時空》藝術總監及開幕演出音樂創作

饒瑞舜


饒瑞舜 Jui-Shun Jao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專任講師
.『南方樂浪2』《隱性時空》技術總監

葉青青


葉青青 Ching-Ching Yeh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專任講師
.『南方樂浪2』《隱性時空》行政總監

郭姝吟


郭姝吟 Shu-Yin Kuo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專任講師
.『南方樂浪2』《隱性時空》開幕演出音樂創作

符宏征


符宏征 Hong-Zheng Fu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兼任講師
.『南方樂浪2』《隱性時空》開幕演出導演

合作單位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中國音樂學系成立於民國1998年,除培養中國樂器學生之演奏能力,同時也強化同學的人文素養。經由樂器教學、樂團合奏訓練、音樂專業科目修習;人文藝術學科、音樂社會服務等不同領域的教育與薰陶。同學們經過七年的學習,必定可以成為一位深具人文素養的音樂家。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七年一貫制音樂系成立於1997年,為國內第一所七年一貫制學系,這所台灣首創之特殊音樂系,是以培養具傑出演奏能力及豐富學養的專業音樂家為目標。自1997年成立以來,已招收十屆學生,以鋼琴及弦樂為主,目前有4屆畢業生。95學年度起正式招收管樂組學生,96學年度再增收打擊樂組。

朗機工(Logico-Studio)數位藝術團隊
朗機工由國內優秀之數位藝術工作者陳志建及林昆穎組成,其創作能量豐沛,作品亦受到美國紐約、日本、韓國、印尼等各國邀展,是國內數位媒體藝術領域量與品質兼具之團隊。此次合作之藝術家為陳志建與林昆穎,兩位藝術家皆在展演作品上皆有豐富的經驗與表現,並以創作、商業各半的型態經營,創作方面偏向音/像的互動展演,商業面以互動數位媒體裝置為主。

陳志建
陳志建 Chih-Chien Chen

聯展

2008「科光幻影2008-對話之外」,鳳甲美術館/臺灣國立美術館,台北/台中
「城市之眼」,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 「數碼演義」,香港藝術館,香港
2007「隨插即用數位創作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
「臺澳新媒體藝術展」,關渡美術館,台北
「Ongoing -Taiwan New Media art」,Allison Residence,紐約,美國
2006「2006台北美術獎」,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漢城新媒體藝術節」,NEMA Exhibition,首爾
「慢」,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
2005「後視徑」個展,在地實驗[媒體實驗室],台北

獎項

2006「台北美術獎」,台北市立美術館
「世安美學獎」,財團法人世安文教基金會

林昆穎
林昆穎 Llunc Lin

聯展

2008「科光幻影2008-對話之外」,鳳甲美術館/臺灣國立美術館,台北/台中
2007「2006台北美術獎」,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臺澳新媒體藝術展」,關渡美術館,台北
2006「第一屆台北數位藝術節-靈光乍現」,中山堂,台北
  「QQ」,在地實驗室 展覽空間,台北
2005「2005台北美術獎」,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Vanishing into space (音樂盒)」,在地實驗室 展覽空間,台北
  「雅加達錄像嘉年華- O.K.」,印尼國家美術館,雅加達
  「來自台灣的錄像-台北素描」,橫濱,日本 2004
  「CO4台灣前衛文件-展幻想與物」,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台北

獎項

2006「台北美術獎」優選,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5「台北美術獎」優選,台北市立美術館
「第三屆腦天氣影音藝術祭」影音首獎

 


主題概念:『隱性時空』(Concealment Space)
當下,每一個當下充滿各種聲音,我們要跟隨哪一種?每一種聲音都可能彼此爭論,也或許,每一個聲音都可能殊途同歸。我們怎麼聽到引領我們的真正聲音?我們將會流向何處?
人,在內、外在紛紛擾擾的環境中生活、鬥爭著,與周圍的人、事、物緊密相連;在難以企及的內心理想世界,我們試著透過內心意境,去形象塑造,讓想像趨於自己及他人的理解,進而共鳴。我們從中獲得更自由的聯想,從意境的產生,期盼達到藝術上的感染力。
不同的聲音同時存在於外在的空間與心理的空間,它們總會在某個時刻交會,或在某種灰色地帶交融。凝視及聆聽這份虛虛實實,主要就是要試圖喚醒,人自身內心的想望,或者夢想、一種期盼;那份隱藏於內心中的聲響之流,並未全然釋放在外在的空間,就是我們所要探討的部份。

開幕演出
由應用音樂系創作組教師彭靖及郭姝吟全新創作,與委託『朗機工』創作之數位互動裝置結合發想,使全新創作曲目,達到音樂與科技互動展演的方式呈現。並邀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國樂系歐光勳主任、音樂系李季教授籌組的弦樂四重奏及應音系教師賴家慶所組成的歐開合唱團,現場人機互動表演,進而從樂器、樂曲及裝置相互對話中,探討人心。本次活動特邀國內知名導演符宏征,為演出做完整的規劃並加入民眾互動概念,達到與民同樂的境界。

演出人員:歐光勳、李季(弦樂四重奏)、歐開合唱團、南藝大學生樂手
數位藝術家:『朗機工』陳志建、林昆穎
音樂創作:彭靖、郭姝吟
導 演:符宏征
地 點:台北當代藝術館2樓視聽教室
時 間:2008年9月12日(五)

下午場:2:00~2:30
內容 作曲者 演出者
國樂二胡 彭靖 南藝大學生樂手 蔡鎮宇
弦樂四重奏 彭靖 南藝大學生樂手
無伴奏合唱 彭靖、郭姝吟 歐開合唱團
晚間場:8:30~9:00
內容 作曲者 演出者
國樂二胡 彭靖 歐光勳
弦樂四重奏 彭靖 李季(弦樂四重奏)
無伴奏合唱 彭靖、郭姝吟  歐開合唱團

數位互動裝置作品展:
於台北當代藝術館2樓視聽教室與教室外樓梯空間,由應用音樂系創作組學生之電腦音樂作品及影像配樂作品約15首,搭配學生及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研究所學生創作之影像作品,以隨機播放方式播放音樂與影像。
展出時間:2008年9月12日~11月9日
展出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2樓視聽教室與教室外樓梯空間

靜態展出:
於台北當代藝術館2樓視聽教室與教室外樓梯空間,由應用音樂系創作組學生之電腦音樂作品及影像配樂作品約15首,搭配本系學生及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研究所學生創作之影像作品,以隨機播放方式播放音樂與影像。
展出時間:2008年9月12日~11月9日
展出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2樓視聽教室與教室外樓梯空間
聯 絡 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 吳婉琳同學


➽ 推廣活動

數位藝術講座

時間:14:00-15:30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1樓山口勝弘廳
免費參加,自由入座

10/04(六)
數位時代的新式文學
講者:陳穎青(貓頭鷹出版社社長、部落格「老貓學出版」http://b-oo-k.net/blog/ )

10/11(六) 數位時代的新式電影
講者:盧郁佳(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v.s 貧窮男(一年看500部電影的熱血影評人)

10/18(六) 數位時代的新人際關係
講者:黃厚銘(政制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10/25(六) 數位時代的新藝術思潮
講者:王俊傑(新媒體藝術家、2006台北雙年展策展人)

﹉﹉﹉

專家導覽

9/21 (日)
15:30-17:00
邱誌勇 Chih-Yung Aaron Chiu
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系主任
Chairman of 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Providence University, TaiChung, Taiwan

9/27 (六)
15:30-17:00
陶亞倫 Ya-Lun Tao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 數位藝術實驗室主持人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of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 Technology,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9/28 (日)
15:30-17:00
(因颱風延至)
10/18 (六)
15:30-17:00
曾鈺涓 Yu-Chuan Tseng
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專任講師
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Lecturer, Shih-Hsi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ublic Relations & Advertising
Ph.D. candidate,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pplied Arts

10/5 (日)
15:30-17:00 林豪鏘 Koong LIN
國立台南大學.數位系副教授.數位藝術與互動設計實驗室主持人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10/12 (日)
15:30-7:00
黃建宏 Chien-Hung Huang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10/19 (日)
15:30-17:00
王俊傑 Jun-Jieh Wang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
2006台北雙年展策展人
Assistant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Arts,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urator of 2006 Taipei Biennial

10/26 (日)
15:30-17:00
林志明 Chi-Ming Lin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專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rt,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11/2 (日)
15:30-17:00
林珮淳 Pey- Chwen Lin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暨研究所專任教授
數位藝術實驗室主持人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Multimedia &Animation Art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

藝術家創作論壇/國外創作論壇

國際論壇的部分,受邀的國際知名藝術家將分享其創作思維與心得經驗,並就當前數位藝術發展等議題與國內數位藝術家、學者和觀眾進行相互交流。論壇的主旨將以數位藝術創作與表演藝術的跨領域合作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讓觀眾更進一步認識其藝術的內涵,更能感受展覽現場作品的魅力。

原訂9/14(日)10:30-12:00 (因颱風取消) 自動光飛行船 (ALAVs 2.0)
傑德.伯克 (Jed Berk) v.s 王福瑞 (Fujui Wang)

原訂9/14(日),因颱風順延至9/16(二) 15:00-16:30 如果你靠近我ㄧ點 (Se Mi Sei Vicino; If you are close to me)
桑妮亞.希拉利 (Sonia Cillari) v.s王啟真 (Chi-Chen Wang)

9/20 (六) 16:00-17:30 王福瑞 (Fujui Wang) V.S 數位藝術徵件獎得獎者對談

﹉﹉﹉

➢ 國外創作論壇

自動光飛行船 (ALAVs 2.0)

傑德.伯克 (Jed Berk)

作品網址:http://www.degree119.com

傑德.伯克 (Jed Berk)出生於美國紐約,目前居住在洛杉磯。羅德島設計學院畢業,加州巴沙狄那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碩士。作品多次受邀於世界各地展出如:加州Orange County Museum of Art、奧地利薩爾茨堡Museum of Modern Art、丹麥Brandts、巴西Espaço Cultural Oi Futuro、韓國Art Center Nabi等。

《自動光飛行船》(ALAVs 2.0; Autonomous Light Air Vessels)是將人、物件與環境間之連線溝通的網絡概念所發展的互動裝置作品。人們藉由無線技術的操作與自動光飛行船開始對話並建立一種親密關係來影響他們的飛行行徑。《自動光飛行船》反映出我們現今日常生活中網路行為狀態。

ALAVs 2.0的內涵在於它吸引廣大的群眾並且與人們和網路物件共存於一個分享空間的想法作連接。同時展現個體如何共存和學習適應陌生的環境和獨特的生活形式,和超越原本既定概念的「生命」。

﹉﹉﹉

如果你靠近我ㄧ點 (Se Mi Sei Vicino; If you are close to me)
作品網址:http://www.soniacillari.net

桑妮亞.希拉利 (Sonia Cillari)是義大利媒體藝術家和建築師,居住和工作在阿姆斯特丹。她的作品於建構沉浸與擴增「非空」狀態環境的感官與感知,專注「以身體為介面」的研究。<<如果你靠近我ㄧ點>>作品獲得日本媒體藝術節優秀獎,入圍奧地利電子藝術節與西班牙VIDA 9.0藝術與人工生命國際創作競賽,同時獲邀擔任2008年奧地利電子藝術節互動藝術類競賽的評審。

《如果你靠近我ㄧ點》 (Se Mi Sei Vicino)這件互動表演主要是探索「身體-環境」和「以身體為介面」的互動作品,追求超越互動者表層肌膚的互動。作品互動核心是一片感應地板,人站在感應地板上就像人體天線一般功能,當有觀眾靠進或觸碰,肢體的動作就會造成電磁場的波動。展場周圍的投影幕,會將電磁場波動的變化透過電腦即時運算生成的影像投影出來,依據個體間的相對距離來與聲音和影像互動。

這件作品從傳統表演藝術與裝置藝術關聯中,質疑主動表演者與被動觀眾的區隔。事實上,觀眾除看和聽之外是需要全身參與互動,包括移動、接近和觸摸, 使得主動與被動的角色模糊,每個人都是潛在的表演者。

﹉﹉﹉

➢ 國內創作論壇

近年來,科技為藝術加了多少分數,
讓藝術可以用不同的面向呈現?
而藝術又替科技增添多少人文氣息,
科技得以親近人類?
Arts&Technologies所結合的火花與浪潮
『南方樂浪2』《隱性時空》創作論壇,
帶你進入藝術與科技整合的殿堂。
『南方樂浪2』《隱性時空》

課程簡介:
『南方樂浪2』《隱性時空》創作論壇提供藝術家跟觀眾面對面分享個人創作經歷的交流平台,伴隨『2008台北數位藝術節』,本次活動將針對南方樂浪2《隱性時空》的節目內容作全面性的解讀與分享,除了讓民眾更了解數位藝術之外,也讓民眾能夠發現數位藝術的奧妙。

場次資訊:
上課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山口勝弘廳
論壇時間: 9月20日 14:00~15:00「互動科技,音樂再現」-彭靖、符宏征
9月21日 14:00~15:00「藝術還是技術」–饒瑞舜、“朗機工”
9月27日 14:00~15:00「發想創作‧思考創意」-郭姝吟
9月28日 14:00~15:00「流行與古典的雙重享受」-李欣芸

﹉﹉﹉﹉

數位藝術工作坊

理性與感性的交織 聲音跟燈光的五彩繽紛
譜成青春樂曲的燦爛時光…
就讓聲光的魔力點綴你的燦爛青春吧!
『南方樂浪2』《隱性時空》
「音‧TOUCH─聲音與裝置感應」 工作坊

課程簡介:
我們將請策劃活動的老師及藝術家們,為大家做有趣活潑的介紹,了解『南方樂浪2』《隱性時空》–本次活動的精神及作品內容的表達。另外這也是第一次讓參與者有機會拿著自身擁有的樂器和藝術裝置做互動,這時你就可以驅動自己的表演激素,透過老師們的講解,創造專屬你的表演!

師資:

陳志建、林昆穎、彭靖


➽ 媒體專區

雜誌專文

7月文化快遞 8月文化快遞專文 9月AZ時尚旅遊雜誌 9月文化快遞封底
發9月文化快遞專文 10月號CANS雜誌 10月號文化快遞日文版 10月號文化快遞專文
10月號室內interior雜誌專文 10月號室內interior雜誌專文 10月號藝術家雜誌1 10月藝術家雜誌2
11月號典藏今專文 11月號典藏今專文 DiscoverTaipei Taiwan aujourd’hui
藝術家雜誌9月

新聞露出

 


➽ 活動照片

國外邀請作品

國內得獎作品

網路藝術與多媒體區

數位音像與動畫區

聲音藝術區

現場表演

《如果你靠近我一點》

南方樂浪開幕表演

09/20論壇

專家導覽

展覽現場

數位藝術評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