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響2009》

ꕥ 展期 Duration:2009/04/10 (四) – 2009/04/12 (日)

ꕥ 地點 Venue: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ꕥ 地址 Address:111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近捷運淡水線芝山捷運站二號出


ꕥ 展覽介紹

《超響-TranSonic 2009》以聲音、影像和空間為主題,將平面投影幕解構錯置於空間中,交錯懸掛7個直立投影幕,重新建構新的視覺空間和向度,與聲音元素激盪更多想像的感 知空間。除聲音視覺展演外,還有結合自製樂器、肢體感應器、空壓聲音裝置、電光裝置等跨越不同媒材的多元展演,期望帶給聽眾新的聲音與視覺體驗。此次活動 同時邀請日本實驗電子最前線創作者渋谷慶一郎和Evala參與演出,渋谷慶一郎曾與著名作曲家高橋悠治合作電子實驗創作備受曯目,2007年更獲得奧地利 電子藝術節數位音樂獎榮譽提名。Evala與渋谷慶一郎同是ATAK旗下合作夥伴,以縝密的電子聲響創作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首日第一場演出由王仲堃以8座大型空壓氣管聲音裝置,揭開序幕。接著,張永達與王福瑞老師表演聲音與空間7個即時互動投影的聲音視覺表演;最後,由陶亞倫 老師的雷射光牆及搭配舞者鄧倢伃、丘智華與肢體結合的精彩演出。 第2天活動,由葉廷皓(葉哺嘯)以頭戴顯示器結合肢體感應器,呈現出幽默互動多媒體演出;而日本聲音藝術家Evala和渋谷慶一郎運用了與東京大學副教授 池上高治之研究計畫,將非線性物理學變化和運動原理的「第三項音樂理論」所產生大量的電腦資料,建構成大型動態的電子實驗聲響與即時聲音視覺的高能量驚人 演出。
閉幕當天,王連晟帶來以音叉結合與電腦控制電光裝置的即興表演,緊接著,Dino以卡帶的迴授產生多層次的電子聲響演出,最後由朗機工成員林昆穎以LED 互動裝置及多投影,帶領觀眾進入雲遊空想的境界,為今年度的《超響-TranSonic 2009》活動劃下完美句點。本次活動於每天展演結束後並另外舉辦藝術家座談會,讓藝術家與一般民眾有更進一步的交流空間,讓此次活動充份展現出國內聲音 藝術高度實驗性與旺盛的創作活力。


ꕥ 演出時間表

4 / 10 (Fri.) 7:30 pm

王仲堃 Chung-Kun WANG
空.器KONG.QI

張永達 Yung-Ta CHANG
Noise 山口 ∞ Click 台湾(初回生産限定盤)
Noise Yamaguchi ∞ Click Taiwan (First Production Limited Version)
(minimal + noise) x (CV + Light) = ∞ . 40~17000Hz. 30~300FPS

王福瑞 Fujui WANG

special guest :
陶亞倫 Allen TAO
光牆 Light Wall(表演者: 鄧倢伃、丘智華,聲音 :王連晟 )

﹉﹉

藝術家座談會

4/11 (Sat.) 7:30 pm

葉哺嘯 BuHsiao YEH
手藝殘障 Craftweak
這是一個關於螢幕頭盔與全身動態感應的表演性裝置。此作品包含了位於臉部的螢幕,以及位於身上數枚的三軸感應器。
根據表演者身體的擺動、旋轉,臉上的顯示器、身後的投影以及環境的聲響會以此為根據做出變化。

evala
渋谷慶一郎 Keiichiro Shibuya
ATAK night 4
Keiichiro Shibuya(ATAK):聲音與影像的極限演出2.0
evala: 即將發行專輯影音部份集錦演出

﹉﹉

藝術家座談會

4/12 (Sun.) 2 pm

王連晟 Lien-cheng WANG
靜電位 static position
靜電、靜止,
游離在電子之間所發出的聲音、聲響
我想,固定且重複的聲音
但藉由數位的方式收音、處理
其內在細微電子的位置游移,是我所不可預知的
這部分是否就如同人類的情感般
不能完全用理性層面去分析 ?
對於這部分我是感興趣的

Dino

林昆穎 Llunc LIN
數學以蔽之 (Live ≠ Evil)
仍然習慣使用電子計算機,把運算掌握在手裡,人家說那叫作甚麼?運籌帷握!
是!所以夏天,我在不丹統計鯨魚撲殺量,冬季製造香水。
新榨了橄欖油,短缺粗糙麵包,街道,佔滿微風。我追求平衡,於是,失序成為常態,等於千鳥飛,卻亂飛,而我被平衡。


ꕥ 藝術家座談會

4 / 10 (Fri.) After program
藝術家 – 王仲堃 Chung-Kun WANG / 王福瑞 Fujui WANG / 張永達 Yung-Ta CHANG / 陶亞倫 Allen TAO
主持人 – 王福瑞 Fujui WANG

4/11 (Sat.) After program
藝術家 – evala / 渋谷慶一郎 Keiichiro Shibuya / 葉哺嘯 BuHsiao YEH
主持人 – 王福瑞 Fujui WANG

4/12 (Sun.) After program
藝術家 – Dino / 王連晟 Lien-cheng WANG / 林昆穎 Llunc LIN
主持人 – 王福瑞 Fujui WANG


 

ꕥ 關於藝術家

Dino

DINO是臺灣90年代噪音第二波代表人物,曾為知名團體「夾子」樂隊成員。
DINO的創作標識著九零年代後半期臺北噪音運動在技術上走向純類比電子,在內涵上建立獨立美學之里程碑。
DINO長期燕居台中鄉下及北臺山中,鮮有作品面世,不為地下小眾之外的藝術界所知。
其聲響創作對應其極簡之生活方式;溫柔暴烈,巨觀微動,絢麗多彩卻又十分簡單。
如此豐富的電子音響卻是來自於極其簡陋的模擬器材,利用線路雜音、靜電或麥克風回饋建立迴圈回路,
在無音源的狀況下創造「買空賣空」的「再生音樂」(Recycle Music)。
聽者往往在陷入一個龐大的聲響系統後不自覺地進入了時間靜止之聆聽狀態,
是一大不同於臺面上襲見電子樂的聆聽經驗。

近年來DINO參與實驗電影、小劇場現場配樂製作,曾獲臺北電影節最佳音效獎。
DINO對於英倫龐克文化及中國古典文化研究著力甚深,這些影響當可見於其作品之中。

2009TranSonic超響現場演出實況

 

個人簡歷
1995~1996 加入夾子樂隊 和樂家庭 聲音現場表演 臺北誠品 台南新生態
1997 「石頭」tape噪音專輯 林其蔚發行
1997 「手工噪音」tape專輯 與vivid,吳金治共同發行
1997 噪音現場表演(瑞士噪音藝術家魯道夫合作)台中
1997 「電子音樂實習EMP」聲音表演
1998 象劇團 睡眠物語 聲音表演
1998 「電子音樂實習EMP98」聲音表演 永豐餘 臺北
2000 不可思議的恐怖騷音樂會-臺北實驗電子2000 聲音表演 聶魯達 臺北
2000 「黑戲」 配樂
2001 王福瑞 「× ×」VIDEO 配樂
2001 靜電暴動 聲音表演 聶魯達 臺北
2002 黃庭輔 「指月記」 聲音設計
2002 二○○二臺北國際電子藝術論壇 裂獸之歌 現場聲音表演 臺北
2003 「指月記」獲臺北電影節【臺北電影獎】傑出聲音設計獎
2003 獲bias異響征件展 聲響創作征件優選 在地實驗 臺北
2003 第一屆腦天氣藝術祭實驗電子音樂表演 竹圍284 替代空間 臺北
2003 吳俊輝 「諾亞、諾亞」短片 配樂
2003 2003出聲SONO 現場表演 臺北國際藝術村 臺北
2004第二屆腦天氣藝術祭實驗電子音樂表演 現場表演 華山藝文特區 臺北
2004 【one_love】合輯收錄作品0504 默契音樂社發行
2004 【one_love】利督水災災後重建經費義演 現場表演 敦化誠品 臺北
2004 湯皇珍行為藝術兩場 現場聲音 地下社會 臺北 豆皮藝文替代空間 高雄
2004 河左岸劇團 新世紀系列變種計畫 現場聲音 聶魯達 臺北
2004 BACK TO BASIC (SN 004)現場演出 Bloody Sonsy Moss 台中
2005 石昌傑「臺北四非」實驗短片 配樂
2005 王墨林 「軍史館殺人事件」 與林其蔚合作現場聲音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臺北
2005 The Lake Project 聯展 湖 聲音作品 臺北國際藝術村 臺北
2005 世紀當代舞團 「海洋狂歡節」 現場聲音表演 自來水博物館 臺北

﹉﹉﹉

evala

http://evala.orghttp://port-label.jp

evala 為日本東京的聲音藝術家,曾經發行過三張電子音樂的專輯和研究各式聲音創作和設計。2004年成立獨立品牌「port」,2006年發行的首張個人創作專輯「initial」(port/2006)運用了錄製的音樂素材再經過人工重新加工和編曲所創作出的既堅靭而又細膩的聲音被喻為「當代日本頂尖的

聲音藝術作品」。另外,在與渋谷慶一郎所合作的「ATAK」、DVD「ATAK011 LIVE DVD ATAK NIGHT 3」(ATAK/2007)中的現場演出也獲得了極高的評價。evala也設計了聲音裝置「filmachine」的程式及擔任「filmachine in Berlin」(transmediale/2008)的視覺設計。除此也參與了池上高志和渋谷慶一郎的研究計劃-運用非線性物理學變化和運動原理的「第三項音樂理論」。

evala 即將在2009年發行令人期待已經的新專輯

 

2009TranSonic超響 ————————————————————————————————————————————–
ATAK night 4:
即將發行專輯影音部份集錦演 出 。
A/V performance from fragments of the upcoming album.

2009TranSonic超響現場演出實況

將研究計畫「第三項音樂理論」中的 ttm.app所產生出具有多種結構的準週期震動(quasi-periodic)、混沌震動(chaotic vibration)並列於計時序列程式上,讓它們作運算、接續、切斷以及結合等等的即時建構組合。接著再將這些輸出資料與視覺程式做連結,把聲音層級和 分貝強度轉換為視覺的色相和明度。
今年即將發行的專輯,將擷取部份內容集錦演出。

﹉﹉﹉

王仲堃 Chung-Kun Wang

http://wangchungkun.blogspot.comhttp://wang.pingong290.org

黃建宏寫:迴路與娃娃臉 虔誠的幽默信徒
生於1982年,高雄人。
專注在聲音與動力裝置的結合,秉持著一種接近宗教禁慾般的執著,他的每一項裝置總是令人同時有著迂迴與簡單的感覺,但簡單的聲音卻又必須通過複雜(且身體感極強)的迴路才能轉化出其意義;這種弔詭同樣出現在進行現場表演的他,沉靜的身體面對著複雜的裝置,然後轉化出他身體的聲音。代表性演出包括台北的《超響》、《i/O Second》與《失聲祭 Listen 4》,以及香港的《Sound From Taiwan》與杭州的《二皮音樂節》;2006與2007年皆入選台北數位藝術節,2006年獲得世安美學獎的同時入選台北獎。重要聯展有《假動作》、《台北數位藝術節》與《台澳新媒體藝術展:Boom!快速與凝結─新媒體的交互作用》。

2009TranSonic超響
————————————————————————————————-
空.器
KONG.QI

毛孔擴張,蓄勢迎擊存在於無形中的感受
空在其中,我亦在其中,無法選擇不與之相融
作為身體介入其中的實驗,情緒已不重要
若說聽覺的極致是什麼?在無解狀態下,但求諸空
————————————————————————————————-

個人簡歷
1982 生於台灣高雄
2005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畢
2005 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個展
2006 「表皮」,科藝廊,台北藝術大學,台北

獲獎
2008 「台北美術獎」,入選
2008 「台北數位藝術節-超介面」,互動裝置類,入選
2008 「台北數位藝術節-超介面」,聲音類,首獎
2007 「台北數位藝術節-玩開」聲音類,入選
2007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 96-2期」 創作補助
2006 「世安美學獎–世安藝術創作贊助」,造型藝術纇
2006 「台北美術獎」,入選
2006 「台北數位藝術節,開幕徵演」,首獎
2006 「台北數位藝術節,徵件比賽」,音像藝術類,入選

劇場影像設計
2009 「半世英雄 – 李陵」,實驗劇場
2008 「凍水牡丹」,國家音樂廳
2008 「幾米音樂劇 – 向左走、向右走」,台北巨蛋
2008 「NCO傳奇系列 – 他們的美麗與哀愁」,國家音樂廳
2007 「雙姝怨」,影像執行,實驗劇場
2006 「誠品戲劇節 – 小船幻想詩-為蒙娜麗莎而做」,敦南誠品

聯展
2009 「大幻影 – 新媒體藝術展」,國家音樂廳文化走廊,台北
2008 「台北美術獎」,台北美術館,台北
2008 「小碎花不 – 亂變新世代」,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
2008 「台北數位藝術節 – 超介面」,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
2008 「粉樂町- 台北東區當代藝術展」,台北
2008 「北京夏日數字娛樂節」,北京服裝學院,北京
2008 「地表精神」,信義區公民會館,台北
2008 「假動作3」,新苑藝術,台北
2008 「CO-Q 2」,關渡美術館,台北
2008 「城市雙向道」,數位藝術方舟,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
2008 「地表精神」,信義區公民會館D館,台北
2007 「台北數位藝術節 – 玩開」,紅樓,台北
2007 「Boom!台澳新媒體藝術展」
快速與凝結新媒體的交互作用,關渡美術館,台北
2007 「假動作2」,華山文化園區中2-A館(果酒倉庫),台北
2006 「台北數位藝術節」,中山堂,台北

表演
2008 「失聲祭 Listen 14」,南海藝廊,台北
2008 「水陸觀音 141期」,兩個好朋友酒吧,北京
2008 「室內詭計」,展覽開幕表演,南海藝廊,台北
2008 「異光」,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
2008 「Blue Dot Asia」,開幕演出,首爾藝術中心,韓國
2008 「超響」,牯嶺街小劇場,台北
2007 「二皮音樂節」,Loft49,杭州
2007 「Sound From Taiwan」,KULLBB,香港
2007 「失聲祭 Listen4」,南海藝廊,台北
2006 「台北數位藝術節」開幕演出,中山堂前廣場,台北
2006 「\^o^/ SIGHT」,藝術家博覽會,實驗噪音,華山藝術特區,台北
2006 「台北科技藝術展 – Sonic Bloom」,開幕演出,關渡美術館,台北
2006 「Lag Jam」,小客廳,台北
2006 「故宮世界觀點影像展系列二:Sound of Silence」,故宮博物院,台 北
2006 「南海啥聲3 [click+]」,南海藝廊,台北
2006 「CC拼貼派對」,南海藝廊,台北
2006 「Her-Party」,華中橋下,台北
2006 「噪動之夜-聲響藝術表演」,The Wall,台北
2006 「電腦音樂與音訊技術研討會」,台灣師大,台北
2006 「i/O Second」,南海藝廊,台北
2005 「Un-Eeualize」,i/O SoundLab. 成立,於北藝大2F咖啡,首次發表演出

﹉﹉﹉

王連晟 Lien-Cheng Wang

http://soulblighter.pixnet.net/blog

王連晟,通常以蝦爸這個名字活動著,1985年出生於台北。
背景為資訊程式、以及商業音樂。
2007年開始投入聲音創作,作品以探討與找尋萬物的本質與特性,將其處理至一種非常微妙的境界,並且關切大自然。

2009TranSonic超響
—————————————————————
靜電位 static position

靜電、靜止,
游離在電子之間所發出的聲音、聲響
我想,固定且重複的聲音
但藉由數位的方式收音、處理
其內在細微電子的位置游移,是我所不可預知的
這部分是否就如同人類的情感般
不能完全用理性層面去分析?
對於這部分我是感興趣的
—————————————————————

個人簡歷
1985 出生於台北
2004 地下電影 終結瘋狂電影配樂
2006 畢業於東華資工
2007 摩托羅拉 MOTO Z8手機廣告配樂
現今生活在台北

表演
2008 關渡美術館 新樂園展覽開幕演出 心理遊戲
2008 南海藝廊 秒殺展覽開幕演出 電肌
2008 南海藝廊 失聲祭演出 德律延展音
2008 台北國際藝術村 台北藝穗節演出 實驗電傳.迷離聲響
2009 南海藝廊 失聲祭演出 聲電迷走

﹉﹉﹉

王福瑞 Fujui Wang

http://www.soundwatch.net

1969年出生於台北,台灣早期聲音藝術發展中,重要的藝術家之一。1993年成立台灣第一個實驗音樂廠牌和刊物「Noise」,成為國際實驗音樂網的一個據點。1995年赴舊金山留學,開始以「精神經」為名從事實驗聲音/影像創作。
1997 年回國開始運用Pd/Gem、Max/Msp/Nato,創作互動實驗聲音/影像。2000年加入「在地實驗」,從事數位藝術創作,同時參與策劃「Bias異響」台灣首一聲音藝術展、「玩開-台北數位藝術節」等重要展覽。現職於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與藝術中心,致力推動台灣聲音藝術多面向發展。

創作執戀於聲光、空間、身體之間的不明狀態,對於空想意念的衝動而持續創作。

 

個人簡歷
1993 成立台灣首一實驗音樂廠牌NOISE,發行刊物、卡帶、CD
1995 以「精.神.經」為名,開始實驗聲音/影像創作 (於舊金山)
1998 架設Noise@Taiwan網站
2000 在地實驗[媒體實驗室](EtatLab)成員
2001 策劃「靜電暴動/Staic Riot」/「台北實驗電子音樂2001」
2003 「Agora」網路藝術城邦的參與規劃執行
2003 策劃「異響/Bias」台灣首一聲音藝術展
2003 策劃「出聲/Sono」實驗電子音樂表演
2004 「漫遊者」國際數位藝術大展策展團隊成員
2005 「異響/Bias」國際聲音藝術展策展團隊成員及國際評審
2005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中心, 數位藝術實驗室主持人
2006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中心, 電腦音樂實驗室主持人
2006 「2006台北數位藝術節」 顧問及「台北數位藝術獎」評審
2007 「2007台北數位藝術節」 策展人及「台北數位藝術獎-聲音藝術」評審
2008 策劃「超響/TranSonic」聲音藝術展演

主要展出
2000 「雜訊」,錄影裝置;「驅動城市2000:創意空間連線」展,華山藝文特區,台北
2001 「黃色潛水艇」(EtatLab),複合媒材;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
2001 「關節反射」,互動影像/聲音裝置;在地實驗,台北
2001 「破浪」,聲音作品; AO:Audio Ony Sound Gallery , MAAP 2001, 澳大利亞
2001 「抹去的風景」(EtatLab),錄影裝置;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高雄
2002 「Hear You Can’t Hear」,網路影音作品;參與”Devolve Into II” 國際影音串流計劃;奧地利ORF Klangtheater Wien 和德國Intermedium 2 @ ZKM Karlsruhe
2002 「潛行者」,互動影像裝置;在地實驗,台北
2002 「In Between」(EtatLab),互動影像裝置;Total Museum,韓國
2002 「T-Art」(EtatLab),互動影像裝置; 伊通公園, 台北
2003 「T-Art」(EtatLab),互動影像裝置; 台北國際藝術村, 台北
2003 「飛點」,單頻道錄影;在地實驗,台北
2004 「睛魚」(EtatLab),互動影像裝置;台北縣政府,台北縣
2004 「出水荷吟」,聲音裝置;關渡花卉藝術節,台北
2004 「雜訊」,錄影裝置;媒體城市,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
2004 「祥瑞之光」,互動裝置;Co4,鳳甲美術館,台北
2005 「祥瑞之光」,互動裝置;Co4,交大藝文中心,台中
2005 「曾經通過的片刻」,單頻道錄影;當代公民,蘭州派出所,台北
2005 「iPure/純境」,互動聲音裝置;後石器時代,世貿,台北
2005 「睛魚」(EtatLab),3頻道錄影;世貿,台北
2005 「iPure/純境」,互動聲音裝置;DiVA數位與錄像藝術博覽會,科隆,德國
2005 「睛魚」(EtatLab),2頻道錄影;DiVA數位與錄像藝術博覽會,科隆,德國
2005 「睛魚」(EtatLab),12頻道錄影裝置;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
2005 「iPure/純境」,互動聲音裝置;元智大學藝術中心,桃園縣
2005 「彈.動」,錄影裝置;元智大學藝術中心,桃園縣
2006 「彈.動」,單頻道錄影;The 9th Annual Activating the Medium Festival,舊金山,美國
2006 「凝光流影」,Led光動力裝置;台北23,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2007 「超越0~20Hz」,聲音裝置;Boom-台澳新媒體藝術展,關渡美術館,台北
2007 「睛魚」(EtatLab),錄影裝置;粉樂町 II,台北
2007 「睛魚」(EtatLab),2頻道錄影裝置;意在言外,北京索卡藝術中心/ 臺北索卡藝術中心,北京/台北
2007 「iPure/純境」,互動聲音裝置;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海,中國

主要演出
1998 在地實驗網路電視台,台北
1999 「精神經/Ching-Shen-Ching」,互動實驗影像/聲音演出,台北
2000 「Recombinant Noize」,台北
2000 「黑戲/Black Theatre」,PDA互動實驗影像/聲音演出,台北
2000 「不可思議騷音」/「台北實驗電子音樂2000」,互動實驗影像/聲音演出,台北
2001 「靜電暴動/Staic Riot」/「台北實驗電子音樂2001」,互動實驗影像/聲音演出,台北
2001 「Studie I」,在地實驗,台北
2002 「電子原音反擊」-台中首次噪音藝術祭,台中
2002 「Taipei Electronic Arts Phenomena」,華山藝文特區,台北
2003 「出聲/Sono」,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北
2003 「腦天氣藝術祭/ Weatherbrain」,自強284,台北縣
2004 「台北聲納/ Sounding Taipei 2004」,紅樓,台北
2004 「蓮荷藝術季」,苗栗
2004 「第二屆腦天氣藝術祭/ Weatherbrain 2004」,華山藝文特區,台北
2006 「牯嶺街小劇場百周年祭1906~2006」,摧光瘓音,牯嶺街小劇場,台北
2008 「超響TranSonic 2008」,牯嶺街小劇場,台北

實驗聲響作品
1997 “Killng Me Softly With Noise” 選輯, Noise/Taiwan
1998 “Soundtracks for Bride of Sevenless” 選輯, Auscultare Research/USA
1999 “1,2,3,0” mini-CD, Noise/Taiwan
2001 “Studie I ” mini-CD, Noise/Taiwan
2003 “Poise” CD
2004 “異響/Bias” CD/Dvd選輯
2004 “One Love” CD選輯

實驗影像作品
1998 「死景」
1999 「花影」,入選台北電影節
2000 「雜訊」,入選公視「映象2000」
2000 「深夢」,入選公視「映象2000」
2000 「精神經」實驗影音作品集VCD
2001 「雜訊」,iMages Festival影展參展,加拿大
2002 「轉啊轉」
2003 「WaterDrome」,「Bias異響」聲音藝術展,台北
2003 「飛點」
2005 「曾經通過的片刻」

﹉﹉﹉

丘智華 Chih-hua Chiou

1982 臺灣臺北
2005 臺灣師範大學工教系畢
2007 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2009 「無效兄弟」成員

獲獎
2008 「台中大墩美展」 數位藝術類 優選
2007 「桃源創作獎」 不分類 入選
2006 「朱銘美術館申請展」 入圍

聯展
2008 「新樂園第五屆Emerge新秀展」 -新樂園藝術空間,台北
2008 「第13屆台中大墩美展」 -台中動力空間,台中
2008 「秒殺」 -南海藝廊,台北
2008 「透明快感」 -台北藝術大學科藝廊,台北
2007 「第5屆桃源創作獎」 -桃園縣文化局,桃園
2006 「1kg之外」 – IOST空間,台北

表演
2008 「失聲祭 Listen 19」,南海藝廊,台北

﹉﹉﹉

林昆穎 Llunc LIN

1980年花蓮出生。
初中樂團接觸銅管,中學時開始嘗試編寫器樂協奏曲。大學考入音樂系,主修長笛與作曲。
於1998年,正式發表第一首長笛與電腦協奏曲”A fa 6”,國立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初期,以詼諧觀念錄像作品”恐怖形成(See Well)”在新媒體藝術界初試啼聲,多次獲邀國際展覽。2000年,推出第二組錄像作品”乘間新聞(CityNEWS)”,”機遇(Coincidence)”,並創作聲音作品”養殖空間(Uncertainty)” 系列。同年間展開與戲劇/舞蹈/流行音樂的多觸角合作,於03-06年完成一系列聲音裝置作品”音本義(Vanishing into Space)”,之後開始複合式創作手法,融合跨領域觀念;07年,構思”波(Wave)”的自我意識解讀,提出”波”論述文本與”波”系列作品雙結構,以”書寫同自製品”為往後的模式定調,並創作新概念作品”音磁(Magneto-Tone)”。2008年開始,轉而關注自然與環境,保有一貫遊戲敘事質感,以海的百篇+養海(Seaing)拿下臺北美術獎。
現為朗機工成員。

2009TranSonic超響
———————————————————————————————
數學以蔽之 (Live≠Evil)
現場以聲音裝置混合細光線裝置、投影,描寫一個渡假會計師的故事。

仍然習慣使用電子計算機,把運算掌握在手裡,人家說那叫作甚麼?運籌帷握!
是!所以夏天,我在不丹統計鯨魚撲殺量,冬季製造香水。
新榨了橄欖油,短缺粗糙麵包,街道,佔滿微風。
我追求平衡,於是,失序成為常態,等於千鳥飛,卻亂飛,而我被平衡。
——————————————————————————————–

個人簡歷
1980 生於花蓮
2002 私立輔仁大學 應用美術系
2003 私立輔仁大學 音樂學系
2007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科技藝術研究所

個展
2006 「QQ」,在地實驗,台北
2005 「Vanishing into space」,在地實驗室,台北

聯展
2009 「Easy Plastic」,關渡美術館,臺北。
2008 「2008台北美術獎」,台北市立美術館,臺北。
2008 「超越新國度」,沙田大會堂,香港。
2008 「超介面-TRANS-」,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北。
2008 「尋找馬緯度」,MOT Arts,臺北。
2008 「科光幻影2008-對話之外」,鳳甲美術館/臺灣國立美術館,臺北/臺中。
2007 「微縮景觀:澳門、香港、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錄影藝術」,澳門,中國
2007 「2006台北美術獎」,台北市立美術館,臺北。
2007 「臺澳新媒體藝術展」,關渡美術館,臺北。
2007 「粉樂町II」,有情門,臺北。
2006 「靈光乍現」, 中山堂,臺北。
2006 「2005台北美術獎」,台北市立美術館,臺北。
2006 「非黑之境」,華山文化創意園區,臺北。
2005 「O.K.雅加達錄像嘉年華」,印尼國家美術館,雅加達。
2005 「台北素描-來自台灣的錄像」,橫濱,日本。
2005 「心感地圖」,朱利安諾,日本。
2004 「CO4 幻想與物」,華山文化創意園區,臺北。
2004 「竊景」,南海藝廊,臺北。

獎項
2008「2008 台北美術獎」,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7「第三屆科技藝術專案」獲補,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006 「2006台北美術獎」優選,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5 「2005台北美術獎」優選,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5 「世安美學獎」,財團法人世安文教基金會
2005 「第三屆腦天氣影音藝術祭」影音首獎。

表演
2008 「陳珊妮+朗機工 超視覺演唱會」,國際會議中心,臺北。
2008 「超越新國度」,沙田大會堂,香港。
2008 「南方樂浪II」,當代藝術館,臺北。
2008 「房角石管樂2008」,花蓮,臺灣。
2007 「輕鬆混一夏」,當代藝術館,臺北。
2007 「慢」展,開幕演出,當代藝術館,臺北。
2006 「朗機工-程序」,南海藝廊,臺北。
2006 「朗機工-一日間行為」,信義誠品,臺北。
2005 「Space Shuffle」,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舞蹈廳,臺北。
2005 「夢十夜」,皇冠實驗劇場,臺北。
2005 「芝加哥」音樂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實驗劇場,臺北。
2005 「2005[ WACOMT]電腦音樂與音訊技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2004 「誠品戲劇節[衍童話]之[ K]」,敦南誠品,臺北。
2004 「瘋狂劇場-祖母計劃」,皇冠實驗劇場,臺北。
2004 「絕對值」前衛劇場,十月皇冠藝術節,皇冠實驗劇場,臺北。
2004 「布拉格之春1968」,臺灣國家音樂廳,臺北。
2003 「林昆穎長笛獨奏會」,花蓮音樂中心,花蓮。
2003 「數位音樂與長笛的對話-A fa 6」,輔仁大學 懷仁廳,台北。

﹉﹉﹉

張永達 Yung-Ta CHANG

http://changyungta.blogspot.com/

1981年出生於南投,現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主修數位藝術,目前生活和工作於台北。致力於聲音藝術創作,於2005年開始影像、聲音、 Audio-Visual的創作,並於多個展演與活動表演,作品風格以低調冷酷著稱。除了純聲音和Audio-Visual創作,目前也從事聲音裝置的創作。在作品中,我將一些錄音取樣和數位軟體產生的素材,以時間性雕塑的方式重組,以極簡和複雜共存的方式呈現。
現為 i/O SoundLab成員。

2009TranSonic超響
————————————————————————————————————-
Noise 山口 ∞ Click 台湾(初回生産限定盤)
Noise Yamaguchi ∞ Click Taiwan (First Production Limited Version)
(minimal + noise) x (CV + Light) = ∞ . 40~17000Hz. 30~300FPS
————————————————————————————————————-

個人簡歷
2000~2003 銘傳大學商業設計
2005~ 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2008~ 日本山口情報藝術中心實習( YCAM, Yamaguchi Center for Art and Media )

展覽
2008 第三屆台北數位藝術節,聲音藝術類入選,當代美術館,台北。
2008 入選第五屆 404 國際電子藝術節(Audio-Visual類),Trieste, Italy。
2007 大隘藝術節- 由陶亞倫、張暉明、張永達 、湯雅如、牛俊強、許馥凡、賴
虹伶共同創作, 新竹。
2007 既視感 – 聯展,台北藝術大學 綜合展覽空間,台北。
2007 入選”Slowtime2007? Quicktime as an artistic medium” 線上影音展。
2006 入選第三屆 404 國際電子藝術節(Audio-Visual類),Rosario,阿根廷。
2006 入選第六屆 neMaf 2006 韓國首爾新媒體藝術節Video類,首爾,南韓。
2006 入選 d/Art/2006 Festival, screen program selected,澳洲, 雪梨。

演出
2009 失聲祭19,Audio-Visual表演,南海藝廊,台北。
2008 Airpockets vol.5- 聲音演出, Studio Imaichi, 山口,日本。
2008 「異光」計畫影音表演,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
2008 失聲季 – 影音演出,南海藝廊,台北。
2008 tranSonic 2008 超響 – 聲音藝術展演,台北。
2007 <我呸 我放 我唱 你來聽> 聲音演出, ins Café, 台中。
2007 現代浪漫歌劇「梧桐雨」- 局部動態影像設計,戲劇廳, 台北。
2006 第一屆台北數位藝術節開幕演出,中山堂廣場, 台北。
2006 「聲波綻放 Sonic Bloom」現場演出, 關渡美術館, 台北。
2006 \^o^/ SIGHT2006藝術家博覽會- 聲音演出, 華山藝文特區, 台北。
2006 和Party 2006/08/19, 華中橋下,台北。
2006 i/O SoundLab 南海啥聲3 影音演出,南海藝廊,台北。
2006 i/O SoundLab 南海啥聲2 影音演出,南海藝廊, 台北。
2006 科光幻影 開幕影音演出,國立美術館,台中。
2006 第三屆腦天氣 影音演出,誠品信義店,台北。
2005 音風狂嘯音樂祭 影像演出,西子灣,高雄。
2005 Hello! Electronika-Folk 影像演出,海邊卡夫卡,台北。
2005 i/O SoundLab. Un-Equalize 聲音演出,北藝大 2F Café,台北。
2005 CCparty 影音聚會 影像演出,NGO會館,台北。

﹉﹉﹉

陶亞倫 Allen TAO

1966 生於台北縣板橋市

2009TranSonic超響 (表演者: 鄧倢伃、丘智華,聲音:王連晟)
—————————————————————————————————————————-
光牆 Light Wall

科技是意識與身體的延伸與擴張,速 度與時間成為新的權力,快速與片段的訊息世界,將人的思考與身體反應能力緊繃到了極限。我們的身體基因彼此連結著一股巨大的集體能量,憑藉著與生俱來的頻 率與脈動維繫著整體文明的發展,人類的心智與生理結構在近兩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一個古老身體的演化速度,是否能趕上訊息技術進步的 速度呢?
光纖與零距離感的影像傳媒科技,使我們對實體的感受漸漸的從我們的意識與經驗中抹去了,連帶的使我們面對身體也失去了覺知,彷彿人類的歷史回到了文藝復興時代,藝術與人的存有完全取決於透視法中的視覺幻象,造成了大腦與身體的斷裂。
—————————————————————————————————————————-

經歷
2003 芬蘭赫爾辛基 北歐當代藝術中心
2003Nordic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 駐場藝術家
2003- 2007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科技藝術研究所 兼任助理教授
2002- 2007 實踐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兼任助理教授
2002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科技藝術研究所 客座教授一年
2000 實踐大學 媒體傳達設計系 專任講師 兩年
2000 香港藝術發展局贊助 1a space 藝術空間 駐場藝術家
1999 國立嘉義大學 美術系 兼任講師
1999美國紐約 亞洲文化協會 進駐藝術家
1999美國舊金山 赫德蘭藝術中心 Headland Center for the Arts 駐村藝術家

獲獎記錄
2007《第一屆公共藝術獎》
1999 《李仲生基金會-現代繪畫創作獎》
1998 《台南-波士頓藝術家交流計劃》台南市文化局
1998 《法國 巴黎國際藝術村工作室獎學金》教育部 國際文教處
1998 《美國亞洲文化協會 台灣獎助計畫》赴紐約及舊金山赫德蘭藝術中心
1997 《台北獎》台北市第24屆美展 台北市立美術館
1997 《台北縣政府獎》「河流新亞洲藝術.台北對話」台北縣美展 北縣立文化中心

個展
2009 《陶亞倫個展》奧地利 林茲 OK Center
2003 《陶亞倫個展》芬蘭赫爾辛基 北歐當代藝術中心
2003 《陶亞倫個展》伊通公園
2000 《黑–陶亞倫個展》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0 《線性空間–陶亞倫裝置藝術作品展》香港 視覺藝術中心
1999 《陶亞倫個展》舊金山 赫德蘭藝術中心

聯展
2008《趨近》台北 MOT 畫廊
2008《感官拓普》韓國 光州市立美術館
2007《深呼吸》台北索卡藝術中心
2007《深呼吸》北京索卡藝術中心
2007《台澳新媒體藝術展》關渡美術館
2006《空場》關渡美術館
2006《慢》台北當代藝術館
2005《魔中膜》台北當代藝術館
2005《City Nwt Asia 2005》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
2004《第二屆台新藝術獎 視覺藝術TOP 7入圍特展》新光三越A9館 台新藝術基金會
2004《媒體痙攣》Co4台灣前衛文件展 大趨勢畫廊
2003《Light Festival》芬蘭赫爾辛基 北歐當代藝術中心
2003《藝術與科技展》國立成功大學 藝文中心
2003《恍如 如恍》台北國際藝術村
2002《台灣當代藝術全集》鳳甲美術館
2001《粉樂町-台灣當代藝術展》富邦藝術基金會
2001《第一屆台灣當代雕塑大展》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2000《歸零》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0《水的威脅》台北市立美術館
1999《磁性書寫-念念之間紙上作品展》台北 伊通公園
1999《面對面-台灣當代藝術展》澳洲 黃金海岸市立美術館、橘市美術館、坎培拉Drill Hall美術館、雪梨大學美術館、墨爾本皇家科技學院美術館、紐西蘭 威靈頓 Aden美術館
1999《局部灌漿-冷熱交替的文化成型作用。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典藏巡迴展》山美術館 靜宜大學 中央大學 清華大學 成功大學
1999《時間移民-跨世紀科技藝術展》美國 紐約台北藝廊
1999《李仲生基金會現代繪畫創作獎》台北 皇冠藝術中心
1998《兩岸新聲當代畫語:台北、香港、上海藝術交流展》 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中心.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中正藝廊
1998《凝視與形塑 後二二八世代的歷史觀察》臺北市立美術館
1998《洞念》四人聯展.台北 前藝術
1998《台北市第25屆美展》臺北市立美術館
1998《台灣藝術家聯展》義大利 米蘭國立藝術學院
1998《嘉義藝術創作新生代聯展》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1998《化外之境》台北 帝門藝術中心
1998《內明》高雄 鹽埕畫廊
1998《草山文化行館裝置展》台北陽明山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1998《邁向2000─亞洲文化協會受獎人近作展》馬尼拉 菲律賓文化中心
1998《台灣大學校園環境藝術展》永豐餘藝術事業籌備處
1997《台北市第24屆美展》臺北市立美術館
1997《烏山頭聯展》國立台南藝術學院藝廊
1997《河流新亞洲藝術.台北對話》台北縣美展.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1997《我在嘉義》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1996《現代藝術新觸角聯展》全國文藝季. 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

渋谷慶一郎 Keiichiro Shibuya

http://atak.jp/

音樂家,出生於1973年,東京藝術大學作曲系畢業。
於2002年設立ATAK,不但出版了許多國內外頂尖的電子原音音樂作品CD,而且也擁有設計、影像、Network Technology等為數頗豐的創作。在業界內相當的活躍。
2004年的首張個人創作專輯「ATAK000 keiichiro shibuya」將創作重心著重於音質和節奏這兩部份,且使用了渾厚的音色配合細膩的編曲結構所創作出的專輯作品。被喻為「跨越並且整合了所有電子音樂歷史的完美作品」。
截至目前為止,與作曲家高橋悠治以及池上高治 (complex system研究者/東京大學副教授)持續地展開了跨領域的共同合作。2005年年底和池上高治於Tokyo Opera City的ICC(InterCommunication Center)內展出了共同創作的聲音裝置藝術作品以及發表了運用非線性物理學變化和運動原理的音樂理論「第三項音樂理論-コンサートを行ったのを皮切りに旺盛な活動を開始」的研究成果,此項橫跨音樂科學領域的正式合作,引起了相當大的注意。

2006年,在日本的山口情報藝術中心(YCAM)發表了使用3D立體音響和LED操作的聲音藝術作品「filmachine」。
2007年,以「filmachine」發表了包含垂直移動聲音影像的世界首款耳機專用3D立體音響CD「ATAK010 filmachine phonics」。這張CD作品也獲得了該年度2007奧地利電子藝術節數位音樂獎榮譽提名。

2008年,在每年於德國所舉辦的世界最大電子藝術節-柏林國際跨媒體藝術節中的混合媒體類發表「filmachine」,同時也進行表演。另外,也接手由國際交通安全學會所委託的之行人穿越道燈號音樂曲目的製作。並曾於銀座地區的十字路口作現場測試而引起相當大的話題。

2009年,以在柏林所展開的音樂活動「Transmediale」開始了首次橫跨歐洲數國的巡迴演出「ATAK NIGHT 4」。今年六月也即將發行獨奏新專輯。

2006年和2007年分別在東京大學、東京藝術大學擔任兼任講師

+ATAK

ATAK由音樂家渋谷慶一郎以及Maria在2002年共同創立。
ATAK以CD、DVD的形式出版了許多日本國內外頂尖優秀的電子原音音樂(electroacoustic music)作品;本身也擁有設計、Network technology、影像等多樣的創作,並且也積極推展許多相關活動。ATAK在日本科技藝術領域及電子原音音樂(electroacoustic music)的創作及出版具重要指標性地位,在日本和歐洲有著極高的評價。

2009TranSonic超響
————————————————————————————————————————————————–
ATAK night 4 :
聲音與影像的極限演出2.0
Maxima ver.2.0 for sound and visuals

此次演出應用了非線性科學 (nonlinear science)、混沌理論(chaotic itinerancy)、遺傳演算法(genetic algorithm)、細胞自動機(cellular automaton)、邏輯斯諦映射(logistic map)等多種方式所產生的聲音以及其片斷再重新經過建構、視覺化後再把此包含大量信息的聲音資料利用投射放映而形象化,並且依據聲音信息作即時變形。這也是複雜系統(complex system)科學研究者-池上高志 (東京大學教授)和其研究計畫「第三項音樂理論」的研究報告。

—————————————————————————————————————————————————

1995
perform a co-starring live with yuji takahashi at a self producing concert “suikenshichiku”.
also release a music tape of this the live performance, which records an annual best seller of tower record contemporary music in this year.

1998
b.a., composition, Tokyo national university of fine arts and music.
compose a orhcestra piece, “La musica della Battaglia”
perform a live “under construction” at paris ready to wear collection.

1999
compose, arrange and play piano for many artists’ recording such as seigen ono, mari natsuki, The Boom and miu sakamoto etc.

2001
compose music for a dance performance “metamorphosis” (ad: katsuhiko hibino, costume design: kozue hibino, choreography: junko kikuchi).

2002
04
start ATAK.
perform a slipped disk live for various places such as CAY, maniac love (aoyama, tokyo) etc.
appear in cd “leap”, also compiling Mokira, Mikael Stavostrand etc.
06
perform a laptop duo live with yuji takahashi, for a workshop of the carsten nicolai ‘s exhibition “parallel lines cross at infinity” at watarium museum, tokyo.
11
release “ATAK001 slipped disk”
sound produce for a fashion brand cocoon s/s tokyo collection.
12
organize an event, “ATAK presents feat. carsten nicolai”.
appear in a cd “OPEN MIND” for the pre-opening of the mori art museum, which compiles most important sound artists such as merzbow, ryoji ikeda, numb etc.
also perform a solo live for the pre-opening event for the mori art museum at roppongi think zone.

2003
03
perform slipped disk live for an electronic music event “port vol.02” organized by osaka city.
06
produce “lang”(album “irony”) for ACO.
10
perform a solo live for an event “intoxicate” organized by tower record with clammbon, yuji katsui + akira sotoyama.
11
present a permanent installation “drill”, at a hair salon superstars in daikanyama tokyo, which contains both sound and web interaction.
12
ATAK west japan tour, starting at yamaguchi center for arts and media, also touring fukuoka and kumamoto.

2004
02
perform a live and give a lecture for the “ATAK show case” at Apple Store Ginza, tokyo.
03
perform a slipped disk live at ageHa, tokyo.
06
edit a feature article “sound/design/technology” for a magazine “Design News” all by ATAK.
release “ATAK003 stilluppsteypa” by an electronica unit from iceland, stilluppsteypa.
present a intallation “s[a:ou]nd” for “Building” at yokohama, produced by trico design.
09
appear in a cd “port doc.1-5” produced by a label “port”, organized by evala (also a member of ATAK), which also compiles evala, numb, AOKI takamasa etc.
10
joined a compilation CD “port doc.1-5”, which was released from music label “port”by Evala, a sound artist, an ATAK member.
11
performed at Apple Store Ginza, Tokyo, for launch event of “port doc.1-5”. released album “ATAK004 kim cascone + Jason kahn + steinbruechel” and “ATAK005 goem”
12
released his own solo album “ATAK000”.
performed with Stilluppsteypa etc., at launch events in Superdeluxe in Tokyo, Bridge in Osaka, and Rooms in Fukuoka.

2005
01
appeared and performed at the talk & live event “unknownmix returns vol.2” held by Atsushi Sasaki.\
02
appeared as a guest panelist and performed at “oval link 2005”, an event sponsored by nikkeibp.jp and oval link.
03
performed as a guest artist at Unit Daikanyama, Tokyo, at the event “ova-proudly presents”
06
re-edited the sound source of the installation drill into CD “drill circle” as a 60 minute track for the photo book by Superstars.
07
released original T shirts ATAKT1.0(HOMME/FEMME), which was developed from the body pattern.
appeared as a guest lecturer at brain scientist Kenichiro MogiI’s lecture series “Artistic anatomy”, did lecture and live performance.
released “ATAK006 yuji takahashi”
09
did 6 times series lecture for students major in art and media technology at Tokyo Zokei University.
10
did 6 times series lecture for students major in art and media technology at Tokyo Zokei University.
12
exhibited sound installation “description instability” at ICC, with Takashi Ikegami, complex system researcher.
produced a talk event “do we feel other people’s pain?” by Yuji Takahashi(musician)+ Kenichiro MOGI (brain scientist), and a concert Yuji Takahashi “gaps and bones”.
produced and performed at presentation/concert “The Third Term Music — Non-Fourier Concepts and the Beyond” with Tahashi Ikegami.
all those event was presented under the title “ATAK@ICC”.

2006
01
released “ATAK007 yuji takahashi+keiichiro shibuya+maria”.
02
went on a Europe tour (Paris, Valencia and Madrid) with Christophe Charles and Yoshihiro Hanno etc.
produced an musical event “ATAK NIGHT 2” at SPACE FORCE, Nakameguro, Tokyo.
03
related event “The sound art scene in cotemporary Switzerland” was held at Tokyo University, Komaba campus.
04
Became an adjunct instructor at Tokyo University, started a lecture “the third term music evolutionism” with Takashi IKEGAMI.

﹉﹉﹉

葉哺嘯 BuHsiao YEH

自稱生長於充滿午夜場電影與漫畫的城市。
身份跨越搖滾樂手、電子音樂及影像創作者。
演出均使用化名,2005出道至今,場場異名。
葉哺嘯,目前生活工作於充滿院線電影與動畫的城市。
現為i/O成員。

2009TranSonic超響
——————————————————————————————————————-
手藝殘障Craftweak
這是一個關於螢幕頭盔與全身動態感應的表演性裝置。
此作品包含了位於臉部的液晶螢幕,以及位於手掌、上臂、大腿,數枚的三軸感應器。
根據表演者身體的擺動、旋轉,臉上的顯示器、身後的投影以及環境的聲響會以此為根據做出變化。
——————————————————————————————————————-

個人簡歷
1981 出生於桃園
2005 畢業於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
2005 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所

聯展
2004 「測量>與童年的距離」 「數位朋比-數位藝術展」 交大浩然廳,新竹
2005 「看看我,我身體裡的**已經變得這麼大了喔」 「第三屆腦天氣影音藝術祭」 信義誠品,台北
2007 「高達無双」 「紅墨水-新媒體藝術展」 北投公民會館,台北
2008 「電腦控制學」「北京夏日數字娛樂節」,北京服裝學院,北京

佈展
自2004年以來,不計其數。

實驗聲響
2009 「台北電擊女孩」 逆滲透 乒乓
2008 「殭屍隊長」 邊境•近鏡 華山藝文特區
2008 「電腦控制學兄弟」 超響 牯嶺街小劇場
2007 「獨腳鬼」 失聲祭 南海藝廊
2007 「Unighost」 3Cの祭 華山藝文特區
2007 「雜音戰隊」 越耳噪音 南海藝廊
2006 忘了化名 聲波綻放 關渡美術館

樂團表演
2009 「歪哥 all star」 吵年獸 西門紅樓廣場
2008 「圖學兄弟」 吵年獸 永康街公園
2007 「低級裸焦點」 with透明雜誌 南海藝廊
2007 「逼天堂」 電子音樂大作戰 南海藝廊
2007 「剪刀腳姊妹」 香腸搖滾 師大分部
2006 「吳火旺」 the Wall
2006 「獨走獸」 獵奇派對I 東吳城區部
2006 「數學兄弟」 春天吶喊 墾丁

影像視覺
2009 牯嶺街小劇場尾牙 with 黃色異教總部 牯嶺街小劇場
2008 DA PARTY 合輯發表會 with 張暉明 the Wall
2008 Campo 生活藝術狂歡節 西門町電影公園
2008 金穗獎 開幕表演 with 張暉明 信義誠品
2008 金枝藝術 開幕表演 with 張暉明 苗栗
2007 和Party with 牛俊強 碧潭
2006 和Party with 姚仲涵 王仲堃 華中橋下

﹉﹉﹉

鄧倢伃 Chieh-Yu Teng

1979 出生於台北
2002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
2005 美國加州藝術學院舞蹈系 舞蹈碩士
現為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二年級
世新大學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兼任講師

表演

2008 「新樂園十週年特展 永恆的成人遊戲工場」關渡美術館
「秒殺展覽」 南海藝廊
2005~2006 Nai-Ni Chen Dance Company, NY

2005 「Dream」,Columbia University,NY

2005 「Last Dance Concert」,Calarts, LA

2002 「開一間黑房」,台北、高雄、宜蘭巡迴

2001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歲末展演」
Delina Law 「Phase」
Graeme Collin「蕭邦組曲」

2000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歲末展演」
張曉雄 「狂想曲」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赴法演出」
羅曼菲 「天空之城」
孔和平 「喀爾瑪克琴曲」
古名伸 「行雲」

1998~2002 風動舞蹈劇場

 

舞蹈創作展演

2008 「新樂園十週年特展 永恆的成人遊戲工場」,關渡美術館
「秒殺展覽」, 南海藝廊
「天使蛋劇團-ㄟ~同學咧」,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廳

2005 「Last Dance Concert」,Calarts, LA
「MFA2 Thesis Concert」,Calarts, LA

2004 「MFA1 Concert」,Calarts, LA


ꕥ 藝術家工具

介面
Arduino
Arduino.tw

感應器
SparkFun
飆機器人
Adafruit Industries

軟體
Ableton Live
A U V I
Jitter
Logic
Max/MSP
Motion
Reason
TouchOSC

控制器
3Dconnexion
DMX USB PRO
Evolution uc-16
M-AUDIO – Oxygen8
microKONTROL
Novation ZeRO SL
Pocket Dial
NanoKONTROL
iPhone
LanBox LC-E
Elation DP-415 DMX Dimmer

音效卡
EDIROL FA-101
M-Audio MOBILE-PRE
MOTU Traveler

攝影機
Canon HV-10
Sony HC-7

樂器
Egg Shaker
Theremin

麥克風
Rode NT2-A
Rode NT3
Rode NT4

教學
M 之道
Cycling74

錄音機
EDIROL R1
SONY PCM-D50

音響 PA
EAW FR159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