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態》 數位藝術創作成果展

ꕥ 展期 Duration:2008/12/19 (五) – 2009/02/27 (五)

ꕥ 地點 Venue: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ꕥ 地址 Address:111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近捷運淡水線芝山捷運站二號出

﹉﹉﹉

跨界創新 數位藝術特展

ꕥ 展期 Duration:2009/01/20 (二) – 2009/02/15 (日)

ꕥ 開幕 Opening:2009/01/20 (二) AM 10:30 

ꕥ 地點 Venue: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ꕥ 地址 Address:高雄市 80765 三民區九如一路 720 號


ꕥ 展覽介紹

局長的話

異態○- 數位藝術創作成果展
New Faces all Together in Digital Art

很高興在場各位可以一同來參與今年年底的跨年數位藝術展覽,我們台北市政府籌辦了數位藝術節已有三屆,每次的展覽都帶進國際的作品來台,與每年共同舉辦的台北數位藝術獎得獎作品,同台展出,增進了不少台灣在數位藝術領域的發展,這次在年底舉辦的這個以國內作品為主的跨年展覽,像是一個階段性的里程,三屆藝術節就像初聲試啼般從無到有,到現在這個包含了近年國人的數位藝術創作,對台北市來說,這個展覽就像爸爸媽媽將要把自己的孩子展現給大家,讓更多人來認識什麼是數位藝術。

這次展覽我們可以看出台灣近幾年數位藝術發展的脈絡,從台北數位藝術獎歷屆得獎作品以及在學生族群中以站有一席之地的K.T科藝獎外,還有在各地皆很受歡迎的數位藝術創作者的創作,藉由這次的展覽,我們不用擔心科技的冰冷,也不用擔心藝術的深沉,這兩個媒介的結合,會讓我們更容易親近藝術,在過去的數位藝術相關展覽中,我時常看見參觀民眾臉上的笑容,不管是學生小孩還是長輩們,原來數位藝術改變了大家只是看只是聽的觀賞模式,來到這裡,有許多作品是可以讓你觸碰讓你玩,大家都可以成為藝術作品的一部分,近距離的接觸絕對會顛覆大家對藝術品的艱澀印象。

台北市文化局也很高興可以在今年年底帶給大家一個如節慶般的藝術展覽,大家可以盡情的接觸藝術,在國人作品中看見生活中痕跡,讓自己的生活也成就並且完整了藝術作品。

李永華

﹉﹉﹉

策展理念

藝術形式的持續異態
人是所有事物的變異因子,更是所有事物的創新因子,數位時代即在這樣的快速的變異下,發展出科技時代該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各方領域也與之結合,而台灣的數位時代在快速的變異之下,數位藝術創作更是有了許多新面貌的發展,藝術創作發展至今,以培養出許多興新的優秀數位藝術創作者。在與世界頻繁的連結下,國人的數位藝術領域發展也日漸萌芽茁壯,近幾年以此為創作的展覽明顯增多,有藉於讓科技藝術的創作展推廣至全國,將各項發展成果與國人分享,今年欲籌劃將國人優秀作品至中南部進行相關展覽策劃,實質地影響全國民眾,並提高國內本土數位藝術創作者能見度,啟發國民相關興趣之培養及重視。

科技時代的New Face
異態○,是由液態與變異的融合創造而來,就如水般能有多種呈現方式,如現今的新興創作者能有不同以往的思考模式,異於過去的新生作品。這些創作者大多擁有著新面孔、新思考及新創作,他們勇於變異的因子,也帶給台灣數位藝術創作持續的發展。此次展覽邀請台灣兩大數位藝術獎「台北數位藝術獎」及「K.T.科藝獎」之作品進行策展規畫,並與產學界合作研發創作,將為台灣首次的大型國人數位藝術創作展覽。台灣兩大數位藝術獎項《台北數位藝術獎》及《K.T.科藝獎》皆已舉辦三屆,在三屆的作品累積下驚見國內數位藝術領域的創作力,此次展覽使數位藝術創作有更多向國人展示的機會。

你我他,大家一起展
數位藝術一起展,在表達出台灣首次的大型國人數位藝術創作精神外,更有邀約全民一同參與的輕鬆氛圍,也表現出數位藝術異於以往的藝術表現模式,其互動性帶領民眾彷彿成為藝術作品的一部分,不再只是單純的觀者、接受者,而是要一起在這次的展覽中,呈現給自己以及所有觀者。此次除了作品展出外,並規劃一系列教育活動讓民眾在參觀展覽時,透過更輕鬆的學習及寬廣的創意交流空間去實踐數位藝術資源南北交流,和進一步培養下一代數位藝術基礎素養。

﹉﹉﹉

策展團隊

局長:李永萍
文化局工作小組:謝小韞、陳冠甫、陳國昌、楊秀玉、李岱穎、鍾秀芳
策展人:張賜福
展覽企劃:王啟真、李莉玲、陳盈孜
技術執行:黃博志、鄭鴻旗 、張敏智、黃鐘瑩
空間設計:黃文浩
美術設計:張敏智、黃博志
網站製作:張惟翔


ꕥ 展覽活動

高雄場開幕典禮
2009.01.20(二) 11:00

﹉﹉

合唱團與”南方樂浪2-隱性時空”示範表演
表演團隊:高雄市立鼎金國中合唱團

﹉﹉

台北場開幕典禮
2008.12.19(五) 20:00

舞蹈與作品互動表演
表演團隊:Reflection slow
中正高中音樂班
表演團隊:Reflection slow
曲目:莫札特-魔笛序曲、Grundman-Bagatelle
豎笛四重奏:吳沛恩、呂姵萱、張淳惠、李柏蓒
曲目:國境之南、刺激
弦樂四重奏:陳瑽、安祐萱、王晨旭、朱志

﹉﹉﹉﹉

數位藝術創作育成平台成果展出
360度三面向示範

及時運算示範作品

2008/12/19 ~ 2009/01/04 隱藏象限 Hidden Domain

創作者:李家祥

本作品利用SIRDS (Single Image Random Dot Stereograms) 的原理,將攝影機拍攝的人物影像轉換成由雜訊與圖像單元組成的動態SIRDS影像,當參與者站在攝影機前,以失焦的方式注視著投影的SIRDS影像,漸漸就會浮現出立體的人物影像,並且隨著參與者的移動,立體的人物影像也會隨之移動。不過,一旦恢復正常的對焦注視時,立體影像便立刻消失。此時,參與者就從隱藏的象限空間中,回到現實的空間了。

﹉﹉﹉

動畫示範作品

2008.02.04 ~ 2009.02.15 睛魚360 eyefish360

創作團隊:在地實驗

合作單位及藝術家:雲集數位科技有限公司、李家祥、所以然實驗室、酷分仔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研究中心(電腦音樂室)。
本次作品計劃預計製作世界最高水準之360度環景投影,基本規劃為投影機 8 台,投影畫面垂直解析768像素,水平解析約一萬像素。這件作品延續之前以一個大型魚類緩慢攸遊的型態,利用360°環景投影所帶來的沈浸感覺,在接觸時傳達不同於現實的時間感和空間感,在跟隨大魚的擺尾前行的過程中,觀衆自身彷佛也感受到從容與自在,而不同以往的是我們將更深入的探討睛魚的行為和生態,並與之共舞。

﹉﹉﹉

實拍示範作品

2009.02.18 ~ 2009.02.27 換日線(香港-銅鑼灣-2008)、(台北-西門町-2006)

創作者:陳志建

作品以環拍方式對香港-銅鑼灣做一日24小時的曠時記錄,重新解構影格次序,將24小時的時間以360段序列影像延展排列,拼貼成一環狀的時差影像,再以程式運算技術對影像進行非線性的跳躍播放。時間以二維的方式運行,2592000的影格壓縮成240秒的時間場進行再現,呈現「歷時共地」的超現實影像。


ꕥ 台北場展出作品

互動裝置類

➫ 作品介紹 1 

《Speaker Tree》曾偉豪

﹉﹉﹉

➫ 作品介紹 2

《城市日誌》王俊琪

﹉﹉﹉

➫ 作品介紹 3

《辦公室現場 π/4 版》天工開物

﹉﹉﹉

➫ 作品介紹 4

《皮像底層》黃心健

﹉﹉﹉

➫ 作品介紹 5

《雷射彩繪》開放程式

﹉﹉﹉

➫ 作品介紹 6

《聲瓶-裝置版》王仲堃

﹉﹉﹉

➫ 作品介紹 7

《雙生》王瑞茗

﹉﹉﹉

➫ 作品介紹 8

《那綠色夕陽後方的青色月亮已慢慢浮出》張惠笙

﹉﹉﹉﹉

數位音像

➫ 作品介紹 1

《沒有_說出的部份》曾御欽

﹉﹉﹉

➫ 作品介紹 2

《The Line》牛俊強

﹉﹉﹉

➫ 作品介紹 3

《刻薄館生命醫療事業部— 有病系列》 談宗藩

﹉﹉﹉

➫ 作品介紹 4

《如是我聞》王仲堃

﹉﹉﹉

➫ 作品介紹 5

《Around ∞ Circle》林厚成

﹉﹉﹉

➫ 作品介紹 6

《你說我們分手吧 》呂沐芢

﹉﹉﹉

➫ 作品介紹 7

《栩栩》牛俊強

﹉﹉﹉

➫ 作品介紹 8

《詭體II》張敏智

﹉﹉﹉﹉

➫ 作品介紹 9

《自畫像紅二號》黃博志

﹉﹉﹉

➫ 作品介紹 10

《奧斯陸的雨林》張卡仔

﹉﹉﹉

➫ 作品介紹 11

《Flov”er 湧流》黃博志

﹉﹉﹉﹉

聲音藝術

➫ 作品介紹 1

《殘存》蔡欣圜

﹉﹉﹉

➫ 作品介紹 2

《擾訊號》姚仲涵

﹉﹉﹉

➫ 作品介紹 3

《離》王仲堃

﹉﹉﹉

➫ 作品介紹 4

《響川海》姚仲涵

﹉﹉﹉

➫ 作品介紹 5

《竄景》姚仲涵

﹉﹉﹉﹉

電腦動畫

➫ 作品介紹 1

《大頭仔的三塊厝》蕭弘林、賴彥谷、劉勇明、王志斌
黃鴻志、王瑞禪、李佩玲

﹉﹉﹉

➫ 作品介紹 2

《世界最勇菜刀伯》邱士展、張光祥、林世勇

﹉﹉﹉

➫ 作品介紹 3

《犧牲的美德》楊東樵

﹉﹉﹉

➫ 作品介紹 4

《River》蔡至維、陳翰叡、林信宏

﹉﹉﹉

➫ 作品介紹 5

《迦南美地》顏子穎、呂羽薇、崔欽翔

﹉﹉﹉

➫ 作品介紹 6

《黑雨》蔡歐寶

﹉﹉﹉

➫ 作品介紹 7

《紅色月亮》廖偉智

﹉﹉﹉

➫ 作品介紹 8

《黑色種子‧抽芽》朱書賢

﹉﹉﹉

➫ 作品介紹 9

《祝我生日快樂》李惠珊、楊承恩

﹉﹉﹉

➫ 作品介紹 10

《艾瑞伊 思凱 Aery Sky》莊瑋庭、李劭謙、劉蘊珍

﹉﹉﹉﹉

數位遊戲

➫ 作品介紹 1

《囝仔咪》李俊逸、李思萱

﹉﹉﹉

➫ 作品介紹 2

《GOGOPETS》李智閔、胡縉祥、李恩東、陳立德

﹉﹉﹉

➫ 作品介紹 3

《訛》張炳傑、紀忠毅、卓士傑、陳鴻銘


ꕥ 高雄場展出作品

互動裝置類

➫ 作品介紹 1

《Speaker Tree》曾偉豪

﹉﹉﹉

➫ 作品介紹 2

《雷射彩繪》開放程式

﹉﹉﹉

➫ 作品介紹 3

《雙生》王瑞茗

﹉﹉﹉

➫ 作品介紹 4

《那綠色夕陽後方的青色月亮已慢慢浮出》張惠笙

﹉﹉﹉

➫ 作品介紹 5

《Unheeded Advice》曾靖越

﹉﹉﹉

➫ 作品介紹 6

《過客》黃心健

﹉﹉﹉

➫ 作品介紹 7

《蘊蜃幻垢吼空閣》黃心健

﹉﹉﹉

➫ 作品介紹 8

《虛空色染觀無樓》黃心健

﹉﹉﹉

➫ 作品介紹 9

《漂流網 ver.-1》 平川紀道

﹉﹉﹉

➫ 作品介紹 10

南方樂浪-《隱性時空》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朗機工

﹉﹉﹉

➫ 作品介紹 11

《塔羅斯》林經堯、葛如鈞、張延瑜、 林亮均、洪一平、
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

﹉﹉﹉﹉

數位音像

➫ 作品介紹 1

《沒有_說出的部份》曾御欽

﹉﹉﹉

➫ 作品介紹 2

《The Line》牛俊強

﹉﹉﹉

➫ 作品介紹 3

《刻薄館生命醫療事業部— 有病系列》 談宗藩

﹉﹉﹉

➫ 作品介紹 4

《如是我聞》王仲堃

﹉﹉﹉

➫ 作品介紹 5

《Around ∞ Circle》林厚成

﹉﹉﹉

➫ 作品介紹 6

《你說我們分手吧 》呂沐芢

﹉﹉﹉

➫ 作品介紹 7

《栩栩》牛俊強

﹉﹉﹉

➫ 作品介紹 8

《詭體II》張敏智

﹉﹉﹉

➫ 作品介紹 9

《自畫像紅二號》黃博志

﹉﹉﹉

➫ 作品介紹 10

《奧斯陸的雨林》張卡仔

﹉﹉﹉

➫ 作品介紹 11

《Flov”er 湧流》黃博志

﹉﹉﹉﹉

電腦動畫

➫ 作品介紹 1

《大頭仔的三塊厝》蕭弘林、賴彥谷、劉勇明、王志斌
黃鴻志、王瑞禪、李佩玲

﹉﹉﹉

➫ 作品介紹 2

《世界最勇菜刀伯》邱士展、張光祥、林世勇

﹉﹉﹉

➫ 作品介紹 3

《犧牲的美德》楊東樵

﹉﹉﹉

➫ 作品介紹 4

《River》蔡至維、陳翰叡、林信宏

﹉﹉﹉

➫ 作品介紹 5

《迦南美地》顏子穎、呂羽薇、崔欽翔

﹉﹉﹉

➫ 作品介紹 6

《黑雨》蔡歐寶

﹉﹉﹉

➫ 作品介紹 7

《紅色月亮》廖偉智

﹉﹉﹉

➫ 作品介紹 8

《黑色種子‧抽芽》朱書賢

﹉﹉﹉

➫ 作品介紹 9

《祝我生日快樂》李惠珊、楊承恩

﹉﹉﹉

➫ 作品介紹 10

《艾瑞伊 思凱 Aery Sky》莊瑋庭、李劭謙、劉蘊珍

﹉﹉﹉﹉

數位遊戲

➫ 作品介紹 1

《囝仔咪》李俊逸、李思萱

﹉﹉﹉

➫ 作品介紹 2

《GOGOPETS》李智閔、胡縉祥、李恩東、陳立德

﹉﹉﹉

➫ 作品介紹 3

《訛》張炳傑、紀忠毅、卓士傑、陳鴻銘


ꕥ 教育推廣

專家導覽

𑁍 高雄場-專家導覽

2009/ 1/24(六) 14:30
陳啟耀 高鳳技術學院 ˙數位動畫設計系 專任講師

2009/ 1/31(六) 14:30
黃文勇 崑山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

2009/ 2/ 7 (六) 14:30
林豪鏘 國立台南大學 ˙數位藝術與互動設計實驗室主持人 ˙數位系副教授

2009/ 2/14(六) 14:30
李政宗 亞洲大學 ˙數位媒體學系專任講師

﹉﹉﹉

𑁍 台北場-專家導覽

12/20(六) 14:00
陶亞倫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 數位藝術實驗室主持人)

12/27(六) 14:00
林珮淳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所) 專任教授 / 數位藝術實驗室主持人)

01/03(六) 14:00
邱誌勇〈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系主任〉

01/10(六) 14:00
林豪鏘〈國立台南大學.數位藝術與互動設計實驗室主持人.數位系副教授〉

﹉﹉﹉﹉

青年論壇

2008.12.20(六)15:00
主講人:傅斌暉(台北市立中山女高實驗研究組長/美術教師)
主持人:李家祥(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講師、藝術家)
主 題:從互動化、隨機性來談「互動藝術的創意」
邀集具教學經驗之數位藝術專家,針對數位藝術推廣之議題進行交流論壇,探討數位媒材資源對教學整合等傳播發展做對談,並邀請各國高中教師參與論壇,將論壇拍攝錄音之內容分享給國高中網路資訊資源,促進數位藝術資訊的流通分享。

﹉﹉﹉

2009.2.7(六) 15:00
主講人:吳介祥(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主持人:張賜福(策展人)
主 題:科技的先進性和藝術的反思力
1.藝術裡的科學與科技運用
2.藝術與科學是否有對立性?
3.藝術反芻機制

﹉﹉﹉

2009.2.14(六) 15:00
主講人:李家祥(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講師、藝術家)
主持人:張賜福(策展人)
主 題:「工程師,你在想什麼?!」
在科技藝術的創作中,從工程師、科技的角度來看,工程師是否因此產生了不一樣的創意來源,甚至是科技本身所演化出來的特有的創作形式,期望透過聽聽工程師這些鮮為人知的經驗分享,激盪出更多創作的可能性。

﹉﹉﹉﹉

數位藝術工作坊成果展

𑁍 高雄場-數位藝術工作坊成果展
2009. 02. 07
13:30~15:00 第一梯
作品簡介→看南方樂浪片段→體驗表演→專家導覽
14:30~16:00 第二梯
專家導覽→作品簡介→看南方樂浪片段影片→體驗表演

講師:朗機工(南方樂浪2隱性時空–數位藝術創作團隊)
由朗機工作室佈展人說明裝置理念與操作原理等概念,並且帶領學員自行攜帶的樂器,與裝置作品做實際互動。並在工作坊結束後,寄送工作坊及表演show的紀錄影片,使他們能保留這份參與的回憶,更可當作往後升學的學習紀錄。

﹉﹉﹉

𑁍 台北場-數位藝術工作坊成果展

360度環景影像裝置 – 體驗工作坊
2008.12.19(五) 15:00
體驗工作坊
互動式控制影片的創作遊戲
講師:劉驊
台藝大多媒系兼任講師/iCenter教育中心總經理/專業VJ表演藝術家
1. 利用一套可以操弄8個螢幕的軟體,教大家學習控制360度影像的VJ形式創作概念。約半小時。
2. 利用一套可以被音樂操弄影像的創作素材製作。約一小時。
3. 整合進入表演工具。感受自己的創作可以被有趣的應用。完成創作遊戲。約半小時。

﹉﹉﹉

中山女高數位藝術工作坊成果展 臺北市立中山女高一年誠班

2008.12.20(日) 16:30
由李家祥老師擔任課程講師,在中山女高所舉辨的數位藝術工作坊,主要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認識數位影像的基本單元畫素Pixel,在數位藝術創作中,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創意與變化。此活動將展示工作坊的創作成果,並由中山女高的同學與大家分享創作的經驗。

參展單位: 中山女高一年誠班
指導單位: 國科會高瞻計畫、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
計畫主持人: 傅斌輝老師. 曹筱玥教授
活動指導老師: 所以然實驗室 李家祥老師

﹉﹉﹉

360度環景影像 – 數位工具實拍工作坊

2009.1.10(六)15:00 實拍工作坊

 

2009.1.7(三)~1.18 實拍工作坊成果發表
民眾可藉由平常較容易取得的數位工具(數位相機、DV…等),就展覽現場進行拍攝,再由環景裝置之技術人員完成後製。讓數位藝術藉由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物品使民眾能夠輕易接觸體驗,並從中認識數位藝術的廣泛性。
特邀講師:劉驊
台藝大多媒系兼任講師/iCenter教育中心總經理/專業VJ表演藝術家


ꕥ 活動照片

𑁍 台北場

記者會

開幕

現場表演

展場

青年論壇

0207科技的先進性和藝術的反思力

1220從互動化、隨機性來談「互動藝術的創作」

0214「工程師,你在想什麼?!」

工作坊

08/12/19體驗工作坊

09/01/10實拍工作坊

專家導覽

﹉﹉﹉﹉

𑁍 高雄場

開幕

展場

工作坊

專家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