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皿》這個作品將視覺體驗與身體內在自我的體驗分開,提供自我、身體與視覺之間不同於日常習慣的感知方式。這次的座談將從講者們的作品體驗與創作概念出發,旁及意識、體驗與自我的相關討論。

///對談人介紹///
林映彤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德國古騰堡大學(Johannes Gutenberg University Mainz)哲學博士。專長領域為心智哲學、意識研究與神經倫理學。當前的研重點為記憶與想像中的自我經驗,探討自我意識變異的多樣性,以及多重觀點經驗的可能性。其他研究包括透過心智哲學探討受苦經驗,發展能夠用於橋接各領域之觀點。AI、神經科技與認知增強的生物倫理學問題亦為其研究範圍。

黃浩旻
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在大學就讀的期間,他發現對於自造者運動與創作的興趣,常以改造科技物和材料錯置的手法進行實驗或創作,鍛鍊出對事物審視並再設計的獨特能力。從而進入噪咖藝術有限公司實習,由跨領域環境接觸新媒體藝術工作。更加確立他投入藝術工作的傾向,帶領他進入清華大學跨院碩士科技藝術組就讀。清華大學的研究環境幫助他學習創意編程與互動裝置的知識,以此為基礎他開始嘗試以虛擬實境與動力裝置交互的方法進行創作,討論視覺與空間認知關係,並延伸為對自身生命狀態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