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壇邀請到廣達科技技術長張嘉淵博士暢談A.I.在當代社會、文化與藝術等各面向的影響,讓我們更深入了解科技人如何看待A.I的發展,A.I. 應如何被應用到藝術創作實踐的場域,以及A.I.與判斷及情緒之間的發展關係。

近年來,各種數位科技的發展與應用,不僅全面地滲透至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更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感官刺激、思維與經驗。在人工智慧(A.I.)做為數位科技高度發展的表徵,電腦伴隨著其他相關的電子儀器設備快速且激烈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從媒體的大量湧現、商業、研究、工業、教育、娛樂、健康醫療、軍事演練到日常生活等,人類存在的各個環節都已離不開電腦科技的應用。最終,隱身在電腦介面與機器人背後的人工智慧更成為當代創新科技與人文社會結合的新領域;A.I.的學習能力已快速地追上人類學習知識的速度,透過快速運算、演算法與機器學習讓人工智慧超越生物智人(homo Sapiens)的能力。

當具有高效能的A.I.終於涉足藝術領域,唯一的前提條件似乎就是創造力(creativity)和想像力(imagination)。然而,這個專屬於智人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又如何在A.I.中成為可能?以及人類又如何以反思性的思考,重新面對新時代的科技產物?文化社會又面臨到什麼樣的挑戰?如果未來機器越來越智能化與生命化,那麼我們是否能將機器視為是一個生命體?是否能與它建立起一種生命的共情。當我們思考機器如何生產與處理數據後,我們必需開始思考機器以及它們如何產生知識。

///活動連結///

///嘉賓介紹///
張嘉淵 博士
現擔任為廣達電腦技術長暨副總經理 (CTO, VP&GM)、廣達研究院(QRI)院長;負責廣達前瞻產品研發、未來科技策略及全球研發合作。並帶領廣達BU12事業部,主導智慧物聯網 (AIoT)、智慧醫療及智慧農業等新事業。科技研發之餘,張博士曾於1991至1993年間連續主持講解200餘場由台南文化基金會及奇美文化基金會在現代藝廊及華燈藝術中心所舉辦之一系列古典音樂講座。張博士於2018年應台中國家歌劇院總監之邀共同發起歌劇院藝友會NTT Club,期待整合企業家之力,共同為偏郷學童藝術教育以及表演藝術創作盡一份心力。

邱誌勇 教授
現為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主任、策展人、藝評家、財團法人台北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日前獲選為日本東京大學訪問學者。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大學跨科際藝術系博士,雙主修視覺藝術與電影,副修美學。學術專長為新媒體藝術美學、科技文化研究與當代藝術評論,以及影視理論與批評。曾擔任文化部《科技藝術政策規劃研究案》計畫主持人、策劃《後・技・藝: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展》、《絕對・凝視:柯錫杰玖齡影像藝術展》、《後數位人類紀—2019國際科技藝術展》等展,著有《關鍵論述與在地實踐:在地化脈絡化下的新媒體藝術》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