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lBAEiSevCE

 

➤第三場 | 熱的資訊簡史─從內燃機到熱噪音(直播)
➤時間 | 9/24(四) 19:30-21:00
➤地點 | 台灣數位藝術中心

 

◙ 講座內容簡介 ◙

 

科學史學家哈金(Ian Hacking)曾討論機率在中世紀後的發展。這裡我們將討論1860年波茲曼(Ludwig Eduard Boltzmann | 科學Online)的動力學概念改寫了當時堅而不摧的熱力學的貢獻,並且進一步改寫熱的概念。此一概念在1964年被夏儂(Claude Shannon)挪用到了資訊領域,內燃機與資訊一拍即合。熵(Entropy)與自由選擇的概念也在此事件中形成。在同個年代,1962年的具象詩運動開始,1965年南非作家柯慈私下嘗試的電腦詩的可能。資訊被視為過程而不是內容,也在這些文學運動中看到相似的現象。今天的「熱雜音」一詞提示了數據物理與資訊空間在熵與資訊熵之間的鴻溝,熱變成資訊之敵。而在熵與資訊熵之間,我們將討論放大器下的噪音藝術跟利用噪點的數位影像的兩種類型。西亞(Tristan Garcia)的「存在的強度」,來討論此一台灣當代藝術的斷章。

 

◙ 講者介紹 ◙

 

印卡,詩人與評論,曾出版詩集《Rorschach Inkblot》和《刺蝟》。作品曾被收入《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與《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秘密讀者》編輯委員,評論與詩文散見各線上或平面刊物。

 

➤贊助 | 國藝會「現象書寫–視覺評論」專案、文心藝術基金會
➤協辦 | 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數位荒原》網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