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6H8zSQfJ90

 

➤第一場 | 把什麼塞進細胞─從細胞心理到細胞電影(直播)
➤時間 | 8/27(四) 19:30-21:00
➤地點 | 台灣數位藝術中心

 

◙ 講座內容簡介 ◙

 

2017年美國哈佛大學懷斯學院(The Wyss Institute, Harvard University)研究團隊利用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技術將黑白圖像的像素值和一部短片編碼到一群活細菌的基因組中。這個研究在技術上使得記憶存儲系統的單元被沿伸到了活體。同時,這個研究也在視覺上透過影像史重要的短片來呈現。我們將介紹此篇文章的實驗設計如何讓細胞與意識單元在當代產生新的面目。在資訊儲存外,單一細胞作為心理學的對象卻有恆常的歷史。十九世紀末海克爾(Ernst Haeckel)提出的「細胞心理」,並影響了早期原質論的發展到後來神經醫學的發展。而在2017年將核酸序列視為記憶體,另類地回應了百年前的分子心理學。對比日治時代藤澤茽以細胞圖示的自我核,如今我們看到細胞核不再是關於細胞心理的現象,而是關於人類記憶片段如何被放進細胞裡頭。

 

◙ 講者介紹 ◙

 

印卡,詩人與評論,曾出版詩集《Rorschach Inkblot》和《刺蝟》。作品曾被收入《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與《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秘密讀者》編輯委員,評論與詩文散見各線上或平面刊物。

 

➤贊助 | 國藝會「現象書寫–視覺評論」專案、文心藝術基金會
➤協辦 | 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數位荒原》網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