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到藝術:VR作為藝術創作的中介」邱誌勇 x 胡敏君 x 王柏偉

虛擬實境的創作實踐之所以能引發觀眾對作品的情感與哲學性內容、對文本的敘事與主題做出熱烈且全面性的回應,乃是因為觀者身處於影像景觀世界之內,窮盡所有現場表演中的感官可能性,並體現於一系列空間、聲音、時延、影像間,建立出一套獨特的屬於「它自己的世界」(‘in-its-own-world’-ness)。VR又如何從當代數位科技的研發,逐步邁向藝術創作的媒材,本座談邀請清華大學胡敏君教授參與,討論VR技術從工具性角色轉化成藝術媒材的議題。

///對談人介紹///
邱誌勇,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科技藝術學士班教授,曾任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文化與創意學部創院院長與媒體藝術與設計系創系主任。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大學跨科際藝術系博士,雙主修視覺藝術與電影,副修美學。學術專長為新媒體藝術美學、科技文化研究與當代藝術評論,以及影視理論與批評。曾獲第一屆與第二屆數位藝術評論入選獎(2007, 2008)、並獲多年台灣科技部專題研究計劃獎助。曾擔任台灣文化部《科技藝術政策規劃研究案》計畫主持人、連續三年擔任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維運案計劃主持人、《2006-2016 給下一輪台灣數位藝術文件》出版召集人。

王柏偉,藝評。主要研究領域為媒介理論、當代藝術史、文化與藝術社會學、藝術/科學/科技。與人合譯有Niklas Luhmann所著《愛情做為激情:論親密性的符碼化》。近年文章:〈形態與演化:《人類黑區》中「時間的時間性」問題〉、〈繞道藝術探索VR潛能〉、〈蘇文琪,《人類黑區》@實驗劇場〉、〈重新思考環境劇場理論所預設的觀眾、行為與空間〉、〈在地實驗《Archive or Alive──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研發計畫》觀察員手記〉、〈人工智能時代的藝術與藝術作品〉、〈台灣數位藝術趨勢觀察2006-2016〉、〈聲音與符號系統的記寫:黃思農訪談〉、〈劇場與影像中的政治記憶與身體空間,對談:周伶芝、區秀詒、王柏偉〉等。

胡敏君,現職為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學士及碩士、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博士畢業,2011至2012年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專長領域為多媒體運算、電腦視覺、電腦圖學、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

【講座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S3kIiL2_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