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直播連結: https://youtube.com/live/wDa7Dwqs0ho

 

➤時間 | 2019.4.20(二)19:30 – 21:00
➤地點 | 台灣數位藝術中心

 

https://dac.tw/cmoa/vol-2/

概念美術館第二檔展覽「昨日的路徑」(PATHS TO THE PAST)邀請王新仁《昨日的路徑》VR版,作品根據展出空間建模VR影像空間,演算出屬於觀者個人的空間影像,既是現地,也是私密的。正如王新仁的家鄉神岡是他記憶的所在、回憶抵達之處,進入《昨日的路徑》的我們,也將產生我們在神岡的空間記憶。這樣的影像、這樣的經驗與記憶,是否成立?如何保存?(本展覽已於3月15日結束)

 

◙ 講座簡介 ◙

 

在王新仁《昨日的路徑》中,演算法與觀眾創造了在藝術作品框架之內、卻在藝術家預期之外的表現,這些表現是「後數位時代」的特徵,這是一種「在控制之下而不被控制的自由度」。本次座談將在這樣的基礎上,從機器感知(machine perception)與機器學習⋯等這些新的學門之所以出現的「(人工)智能的過剩」出發,以設計的角度來討論元素化的構築設計與世界的拓展方式。

 

◙ 講者簡介 ◙

 

凌天,現任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曾任教美國康乃爾大學、東海大學、成功大學等建築系所。康乃爾大學建築碩士、實踐大學建築學士、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士。專長為建築設計與數位工具教學,興趣在都市空間觀察、數位空間文化與當代媒體呈現。

 

王柏偉,藝評人。主要研究領域為媒介理論、當代藝術史、文化與藝術社會學、藝術/科學/科技(AST)。與人合譯有Niklas Luhmann所著《愛情作為激情:論親密性的符碼化》(台北:五南)。近年文章:〈人工智能時代的藝術與藝術作品〉、〈當代影像科技與表演藝術的關係簡史〉、〈台灣數位藝術觀察:動力機械是不是數位時代即將消逝的藝術類型?〉、〈台灣數位藝術趨勢觀察 2006-2016〉、〈從前適應進展期到系統成立:1980~1990年代初期台灣錄像藝術狀況概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