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5(三)19:30 – 21:00
【高度統一的電子化社會 系列講座一:數位極權的視覺化路徑
與談人:吳柏旻、施懿珊

近年 arXiv 上出現大量具備反烏托邦想像的研究,部分未有明確技術論證的實驗,甚至多次遭台灣科技媒體挪借用來作為「 具有反中國技術意象 」的佐證材料。如何避免過多因「 中國對抗技術 」觀點的文章,影響對未來科技文明的評斷?大量地、對中國「 黑鏡 」化 的報導,其實不但無助於釐清隱遁在技術介面下正在擴散的新問題.甚至會造成部分決策的誤判。這種站在「 妖魔化中國的便利 」中獲得舒爽幻境的情況在台灣尤其明顯。除了從社會學角度來談人類到底被科技重塑了哪些行為、從視覺技術的變化上談論敘事佈局,亦是關注科技文化的科學家與藝術工作者所能、也必須處理的特殊項目。本次議題將從反烏托邦觀點中最喜歡批判的一種中國特殊敘事鏈——以機器數值介面中介生活的「 視覺標記 」來作為議題開端,探討:當科技烏托邦成為世界主要支持與反對論調時,如何提出新的討論視角?

【吳柏旻】清華大學數學所博士。喜歡數學、寫程式、讀科幻小說,長期活躍於 g0v 零時政府、OpenStreetMap 開放街圖等公民科技社群。曾於新創公司、非營利組織工作。現於「社會與科技政策溝通平台」計畫開發科技政策意見搜集工具。

【施懿珊】空中自體動力宣言( 創辦人 )。關注:物件化、科技史、材料史、文化批評、文化生態建構、未來人類介面、對話工具開發、( 藝術 )語言轉譯。目前正在籌備一未來文化研究組織。與虛構研究者——火旺教授成立訊息媒體:《 第二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