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中心成立的第四年,中心的工作人員已經建立了相當完整的經驗與知識,各項工作與核心任務全體同仁無不熱忱以赴,因此中心的參館人數為歷年最高,總計全年度超過11萬人參與活動。本年度的展演活動共有24檔、工作坊48場,也是歷年來最高。其中工作坊更吸引了超過900名民眾的報名參與。

因為中心的定位除了實驗與育成外更致力於資源、專業人才的開發及整合工作,積極拓展跨界合作機會,本年度總計共與54個單位開展合作計劃。整合文化創意、科學技術以及軟體資源,以展示科技及跨領域表演之整合技術為重點,並為數位藝術家的創作提供技術支援。今年中心的展演音像類展覽有《2010-2011台北數位藝術獎動態影像類 作品回顧》錄像影像展為許多當代數位與錄像藝術的研究者,提供一個觀測年輕藝術家創作特質的絕佳平台。

臺灣數位脈流計劃是個有企圖心的計劃,從《脈波壹的「身體.性別.科技」》、《脈波貳的「未來之身」》到今年《脈波參的「身體-介面」》,已經進行到第三年。可以看出藝術家們持續以藝術的方式拓展某些數位時代重要議題的野心與努力。

動畫類
《魔幻動畫展》和《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動畫藝術回顧展》包含了多元的影像材質與表現方式,以豐富的材質、圖像構成、色彩、光影變化、角色人物與符號等視覺元素,展現出動畫影片多樣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裝置類展覽
偏向聲音藝術以重新定義「聲響」 與「聆聽」狀態的《聽覺摹寫》和利用青蛙生態音景討論情境與聲響間辯證關係的《蛙界蒙薰》。另外《機動森林》則討論近幾年數位藝術展覽密切的議題:自然與人工生命,機械與混種賽柏格(Cyborg),對具有人類生命形態的混種生命題問。

數位藝術表演
中心自2009年以降大力推動數位藝術表演,我們也以紀錄片《數位漫舞時代》來呈現近年國內傑出作品的風貌與脈絡,其中《梨園新意——機械操偶計劃表演》正是中心的「中心創意整合實驗室」花費三年所研發創作的作品,該作品2012年與臺大網路媒體研究所的合作計劃論文,獲得「2012第20屆美國電腦學會多媒體年會」(The 20th Anniversary ACM Multimedia 2012)學生年度最佳論文,並於年會中發表,向世界展現出臺灣文化創意與科際整合的實力與潛能,也成功地藉由機械、資訊科技與表演藝術的結合,製作屬於這塊土地的數位藝術表演作品,深化、拓展台北數位藝術中心技術研發成果,達成產學合作的成功案例。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一年當中的重頭戲當數每年十一月所舉辦的「台北數位藝術節」,今年主題是《第二自然》,由王俊傑、石昌杰、李永進、林慧修、邱誌勇、許素朱、黃文浩等人共同策劃,規模較前六屆更為盛大,除了原五大主題外更擴大了「平臺」的功能,除擴展了《魔幻動畫展》的規模,還加入了與西班牙MADADAC台作的「當代西班牙錄像藝術」和以《電玩藝術展》主題策劃方式推出的「年代記」、「電玩電影化」、「聽覺:從電子單音到交響樂」,以及「末世想像」等展示。為了讓台灣的展示科技、動畫、文創產業能更積極且有效率地結合;能具體行程一個生態、產業鏈的概念,也邀請了「微軟」與「天工開物」等產業界傑出先進參與共創。

2012對臺北藝術中心而言無疑是豐收的一年,這寶貴的經驗除了讓我們更清楚自我定位,也更有能力對現實環境做出回應與檢討,相信今後DAC可以縱觀整體數位藝術發展生態的眼界跨出穩健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