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藝術」在台灣真正有系統的發展亦不過是近十幾年的事,在此期間,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政策主張不斷地被提出,但由於缺乏更前瞻與系統性的擘畫藍圖,我們仍然走不出口號與口水的政治理念,各種資源更無專業章法的散落在各處,競爭力早已在分秒中流失。雖然我們曾有全球最大的電腦製造量,也曾多次號稱自己是科技島,但整體投資在當代科技文化與藝術相關領域的資源比例卻少得可憐。

相較於西方國注,早在十九世紀末期的科技發達時期便已有和時代相呼應的成熟藝術發展,就連開發較晚的亞洲地區如韓國、香港、大陸,都已注入大量資源在以科技媒體為界面的創意發展中,更別提亞洲大國相繼以奧運或世博會上炫目的展示科技作為國家象徵的手段。台灣長期處於喪失身份主體的政治壓抑中,能與世界接軌的最大感染媒介當屬文化藝術語言,也只有透過文化藝術與創意,我們才有重新塑著自我身份主體的可能,而最具國際當代性傳動能量的創意核心,非科技藝術莫屬。

基於這樣的思考,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於2012年籌辦了「超旅程-未來媒體藝術節」,動員台灣近十年來在科技藝術相關領域中最大規模的人才與作品凝聚,從時代趨勢愈發展史觀的角度,檢視了我們與國際的軸線對比。在熱烈的展覽呈現後,我們也思考者該如何凝聚集體的智慧,作為進一步推動與檢視台灣科技藝術發展的契機。《台灣科技藝術發展政策灰皮書》便是在這樣的脈絡應運而生,透過「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與科技中心」和「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的共同合作,匯集長期關注與投入科技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以極其嚴謹的態度和方法,試圖在科技藝術與官方支持機制、文化創意產業、創作環境、教育體制及美學體系建構等方面,提出論述及建議。也期望透過這樣的論述,激起各界對新時代的藝術發展能有更正面有效的支持,並引發更多積極的討論與研究,讓環境更加趨向專業與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