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間之道—吳以琳個展》希望能夠將藝術家的悟道體驗傳達給觀眾,所以採用VR體驗與舞踏的表現形式。然而,「悟道」是否是一種可傳達的體驗?道藝合一的藝術在傳達上是否有其特殊的表現形式?本次座談將討論與《指間之道》相關的道藝合一及相應的藝術表現問題。

///對談人介紹///
陳品秀,曾任《PAR表演藝術》雜誌資深舞蹈編輯多年,於《民生報》、《中國時報》等多家媒體發表專業舞評及舞蹈文章,擔任《舞蹈研究與台灣》等舞蹈論文及書籍編輯。現任職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劇場節目經理。

吳以琳,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曾任遊戲配樂師、數位音樂編曲講師、演唱會樂手,現為台北藝術大學新媒所研究生與Weelin Studio編曲家即聲音設計師,曾獲第三十九屆金穗獎最佳配樂,作品涵蓋流行到實驗,影像配樂到聲音裝置,近年致於音樂創作與設計、影像配樂、藝術創作。

王柏偉,藝評。主要研究領域為媒介理論、當代藝術史、文化與藝術社會學、藝術/科學/科技。與人合譯有Niklas Luhmann所著《愛情做為激情:論親密性的符碼化》。近年文章:〈形態與演化:《人類黑區》中「時間的時間性」問題〉、〈繞道藝術探索VR潛能〉、〈蘇文琪,《人類黑區》@實驗劇場〉、〈重新思考環境劇場理論所預設的觀眾、行為與空間〉、〈在地實驗《Archive or Alive──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研發計畫》觀察員手記〉、〈人工智能時代的藝術與藝術作品〉、〈台灣數位藝術趨勢觀察2006-2016〉、〈聲音與符號系統的記寫:黃思農訪談〉、〈劇場與影像中的政治記憶與身體空間,對談:周伶芝、區秀詒、王柏偉〉等。